1. 简单百科
  2. 鲍亦兴

鲍亦兴

鲍亦兴(1930年1月19日—2013年6月18日),江苏东台人,曾任教于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及讲座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应用力学、物理声学、磁弹力学及土木工程学。鲍亦兴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并曾在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担任教授。

人物生平

1930年1月19日,鲍亦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47年—1949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

1949年,随父母去台湾省。

1952年,获得台湾大学学士

1953年,赴美国留学。

1955年,获得伦斯勒理工学院硕士学位。

1958年,被聘为康奈尔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系助理教授,后历任副教授、教授。

195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74年—1980年,任康奈尔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系主任。

1984年—1986年,任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访问教授兼所长。

1985年,任康奈尔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系讲座教授

1989年—1994年,任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访问教授兼所长。

1994年—1998年,任台湾大学教授。

2003年11月起,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长聘教授(享受浙江大学院士待遇)。

2009年,任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特聘研究讲座教授。

2013年6月18日,逝世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鲍亦兴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固体材料的动力学,特别是波传播、超声波无损检测电磁场中的结构力学。1964年开始,他和几名研究生将他的研究扩展到磁场中弹性结构的力学。他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桁架和框架中的波进行多学科研究,他和他的学生们研究了桁架和框架稳定振动的经典问题,并解决了瞬态状态下波传播的困难分析。

鲍亦兴的地震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力学研究及工程界,开创的电磁力学(Electromagnetic Mechanics)研究,更被应用于超导电感线圈结构稳定性的研究及磁浮列车的动力稳定性。

据2023年5月美国国家工程院官网数据,鲍亦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不同领域的论文,并受邀发表了多篇综合评论文章。1973年与他人合著的专著《Diffraction of Elastic Waves and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s》将固体弹性材料中静态应力集中的概念扩展到了动态状态。他于1977年发表的文章《Generalized Ray Theory and Transient Responses of Layered Elastic Solids》,被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列为20世纪力学界24篇标竿论文之一。

鲍亦兴生前曾多次组织或参与海峡两岸的学术活动。2005年,他倡导举办了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

人才培养

鲍亦兴培养的学生有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教授李世光、吴政忠等。

鲍亦兴曾在台湾大学讲授材料力学课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鲍亦兴先生是国际著名力学家,在弹性动力学、振力学、电磁力学、物理声学超声波检测、水下声学、工程地震学、结构动力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同时,为海峡两岸的力学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力学学会评)

鲍亦兴对基础理论的建立、数值分析及实务应用都卓有贡献,是一位桃李满天下、广受景仰的国际级大师。(台湾科技主管部门评)

鲍亦兴教授品德高尚,人文素养深厚。他一辈子教书育人,从事学术研究,培养了大量学术骨干,推进了科学研究,尤其在应用力学研究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时任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评)

个人生活

1981年之后,鲍亦兴因罹患视网膜萎缩重症,视力逐渐衰退,至1995年完全失明

鲍亦兴的妻子叫史光东,二人共育有三个孩子。

鲍亦兴的弟弟叫鲍亦和(Yih-Ho Pao),于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