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简介
李斌,男,博士(后)。
研究方向
社会分层与流动
学习经历
2009年4月-2010年4月:美国斯坦佛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印第安纳大学多样化项目国际高级研究员。
2003年12月-2006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导师董晓萍教授。博士后报告《共有的住房习俗》;
2000年9月-2003年8月: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李强教授。
1990年9月-1993年7月: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导师李秉德教授。
工作经历
1981年至1990年在湖南省武冈市先后就教于小学、初中和高中;
课题
1. 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与城市社会分层体系变迁研究。
2. 2004年度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中国城市住房”。
3. 2005年度中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助:“住房变迁中的民俗研究。
4.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资助基金:“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2004-2005。
5. 2005年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改重点资助项目:“高校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场域”。
6. 2006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一般课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研究”.
7. 2006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社区型住宅——以社区为单位的研究”。
8. 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06-0693,资助经费20万元,资助时间:2007年-2009年。
9.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城市居民居住阶层化研究”。
10.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科研论文
期刊论文
1. “昨天、今天与明天”——谈经济适用房发展历程及意义、缺陷与发展趋势,《学习月刊》2009年第8期(上)。
2. 就业政策转向社会工作的逻辑,《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3. 城市边缘群体住房保障研究,《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4. 中国教育体制革新之路,《商务领航》2008年第3期。
5. 化解群体间矛盾,抑制群体性事件,《学习月刊》2008年10月(上半月).
6. 抗震救灾中的青年组织:应急响应与行动,《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0期。
7. 住房价值结构化:人口迁移的一种筛选机制,中国人口科学(CSSCI),2008年第4期.
8. 研究型教学法的操作化,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
9. 农村居民的病患观与健康公正,载《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主编:方向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8月版。
10. 征地政策、权利意识与政府工作策略的调整,探索与争鸣(CSSCI),2008年第4期。
11. 征地政策转型与失地农民权利意识的发展,新疆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2期.
12.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身份认同,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3. 正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差异与困境,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8期。
14.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两类差异,湘潮,2007年第2期。
15. 住房资源、分配制度与资格认定,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6. 农民工权利意识与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求索(CSSCI),2007年第2期。
17. 传统与现代之间:城市古井民俗文化变迁,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7年第1期。
18. 传统与现代之间:城市古井民俗文化变迁,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CSSCI)2007年第10期。
19. 新农村建设八种经济模式,载《献策湖南》,主编:谢康生,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20. 和谐社会建构与城市农民工的住房,载《社会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主编:黄家海、王开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1. 城市农民工的住房,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2. 小城镇居民住房利益变迁中的“阶层融合”趋势,中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23. 对研究型教学法的一种比较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4. 寺庙之争:民俗精神符号再造,中国研究,2005年第1期。
25. 功能重构与利益分化——单位房管职能部门变动对职工住房利益的影响,求索(CSSCI),2005年第4期。
26. 城市单位职工获取住房利益手段差异的社会转型意义,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7. 住房制度改革中的单位角色与职工住房利益分化,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8. 中国城市单位职工对住房制度改革结果的主观评价,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9. 市场能力与职工住房利益分化,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04年第11期。
30. 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从“刚性”走向“渗透”,求实,2004年第1期。
31. 城市单位职工位置能力与获取住房利益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32. 依恋群体: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江苏高教(CSSCI),2004年第6期。
33. 中国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社会学研究(CSSCI),2002年第2期。
34. 中国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3期。
35. 社会排斥理论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制度,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02年第3期.
36. 市场推进下的中国城市弱势群体利益受损分析,求实,2002年第5期。
37. 效率与和谐——经济伦理学的探索,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转载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第18卷第6期。
38. 教学新概念,推引教学法,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39. 企业下岗职工社会心理问题现状及理论分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40.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新发展,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第2)。
41. 教学新概念——“推引”教学法,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第2期。
42. “推引”法----社会学教学改革探索,有色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43. 湖南区域发展之名牌战略,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44. 城市社区居民对生活现状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社会主义研究(CSSCI),1998年第3期第72-74页。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5期。
45. 农村富裕人口流动模式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46. 教育实验散议(上),教育科学研究,1992年第4期
47. 教育实验散议(下),教育科学研究,1992年第5期。
会议论文
1. 医疗保障政策调整与村卫生室的生存空间,2008年全国社会学年会论文(获年会论文二等奖,2008年7月20-23日,吉林:长春。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2. 农村居民的病患观与健康公正,2007年社会学年会论文(获年会论文一等奖,2007年7月19-22日,湖南:长沙。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3. 和谐社会构建与城市农民工的住房,2005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2005年10月10日-13日,安徽合肥),年会二等奖。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4. 资源、制度与资格认定,首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暨系列讲座论文集(中国∙天津),2005年7月30日-8月2日,第338-344页。
著作
1. 《住房利益分化与社会分层机制变迁》,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 《共有的住房习俗》,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3. 《分化的住房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 主编: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学创新规划教材《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5. 主编:“中南大学社会学文丛•和谐中国系列”大型系列丛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7年开始出版。
6. 主编:“中南大学社会学文丛•经验中国系列”大型系列丛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开始出版
7. 主编:论文辑《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建设》(上·下),2007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长沙,2007年7月)。
奖励
1. 2008年中南大学共创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 年会论文“医疗保障政策调整与村卫生室的生存空间”获2008年全国社会学年会论文二等奖(2008年7月20-23日,吉林:长春。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3. 著作《住房利益分化与社会分层机制变动》获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3月18日。
4. “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5. 论文“依恋群体: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首届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管理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2007年10月28日,颁奖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规划与管理研究专业委会)
6. 年会论文“农村居民的病患观与健康公正”获2007年社会学年会论文一等奖(2007年7月19-22日,长沙。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7. 年会论文“和谐社会构建与城市农民工的住房”,2005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2005年10月10日-13日,安徽合肥),年会二等奖。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8. 论文“新农村建设八种经济模式”(载谢康生主编,《献策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41-43页)获中共湖南省委“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优秀建议二等奖。
9. 研究报告“新农村建设八种经济发展模式”被评为中南大学第二届共创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7年12月)
10. 著作《住房利益分化与社会分层机制变动》获2006年度中南大学人文社科“共创基金”二等奖。
11. 湖南省首批(2005年)121人才(第三层次)入选者;
12. 清华大学2003年度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论文题目:位置能力和市场能力:长沙市六个单位住房利益分化研究
13. 因为2001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14. 因为1997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吴兆基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