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形式
反讽形式是小说创作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基本性质在于假相与真实的矛盾及其自身的无知状态。与一般的讽刺不同,反讽并不依赖于特定的言语或修辞手段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而是在作品的内在结构中呈现出自我意识的矛盾。
特点
反讽形式的特点在于其所展现的认识差异并非表面上的、即将消失的,而是作品本身无法也不愿消除的差异。这种差异伴随着的是智慧无法单纯依靠征服对象来维持的痛苦感受。在小说叙事中,反讽不仅能反映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认知能力和价值观的相对性和多元性,还能增加读者接受过程中的心智活动复杂度。例如,《大林莽》一书中,面对残酷神秘的热带雨林,人类显得微不足道。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试图通过支配自然来掌控自己的观念,既带有悲剧色彩又具有喜剧元素。荒谬之处在于,人们的信念被虚假的现象所掩盖,他们试图以悲剧性的方式来缩小自己与世界的差距,但却无济于事。这种深刻的认知冲突赋予了小说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反讽的形式涉及到了“我”的概念,这一概念关联着作者、人物以及读者的主体意识,同时也涉及到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定位以及在世界中的位置感。有意使用反讽形式可以促进小说多视角叙事的发展,深入理解历史的深层次运动,并触及人们更深的心理和思维层面。尽管如此,对于如何艺术地掌握反讽形式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资料
论反讽的几种形式.sinoss.2024-11-09
反讽: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semiotics.2024-11-09
论文学反讽的艺术形式与属性.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2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