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戟
手戟是一种供手持或投掷的兵器,类似两把匕首90度角直角形状交叉连体,一般是单手使用的,可以持双戟,也可以一手持戟、一手盾牌,还常用于投掷。《三国志》就记载了典韦带多把手戟投射杀死敌军多人。
起源
手戟的历史悠久,至少可追溯到西周时期,随着战争形式的演变,从长戟的戟头逐渐发展而来。据《释名·释兵》记载:“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说明手戟既可以手持使用,也可以投掷。
形制特点
手戟一般为“卜”字状或“丁”字形,前端有直刺和横出的短枝,直刺末端常缠绕细绳以供手握。手戟多为金属制成,如钢、铁等,质地坚硬,锋利无比。手戟通常较为短小,便于携带和投掷,但也有如典韦所使用的特大手戟,重量和尺寸远超常规
使用方式
手持格斗:手戟可单手或双手持握,用于近身格斗,其直刺和横枝均可对敌人造成伤害。
投掷杀敌:手戟的另一大特点是可投掷使用,由于其重心设计巧妙,投掷后威力巨大,常能一击毙敌。
历史介绍
三国时期:在汉末三国时期,手戟被广泛使用于军事和防身。许多著名人物如曹操、刘备、孙策、太史慈、董卓、典韦都曾使用过手戟。如董卓曾“拔手戟掷布”,孙策则以手戟投击严白虎之弟并当场杀死。
后世影响:手戟在南北朝后逐渐消失于历史舞台,但其形制和使用方法对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意义
武艺象征:手戟不仅是实战兵器,也是武艺高超的象征。许多武将都以擅长使用手戟而著称。
历史记载:手戟在《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中有大量记载,为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军事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参考资料
"严锋劲枝,摛锷耀芒",聊一聊汉末三国时期常见的兵器——手戟.网易.2024-09-11
这件兵器中之必死,曹操孙策典韦用过,三国普及南北朝却消失.网易.2024-09-11
进入知乎.知乎专栏.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