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
1939年春,鲁迅美术学院成立了“民俗音乐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民歌研究会”,1941年又扩大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这个研究会一方面组织解放区音乐工作者采集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工作,至1946年,这个研究会共采集民间乐曲(主要是民歌)三千余首,陆续编印资料丛刊十种,从而挖掘、保存了一大批民间乐曲(主要是民歌)三千余首,陆续编印资料丛刊十种,从而挖掘、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西北民歌珍贵的西北民歌。
简介
1939年2月,鲁艺音乐系主任吕骥给该系高级班讲授新音乐运动史,针对抗战之前音乐界对民俗音乐的忽视,发起了民间音乐的研究与采集活动。这个活动以是年3月5日鲁艺音乐系高级班成立的“民歌研究会”为标志,最初仅有19名成员,其第一届干事会正副主席分别由树莲(李凌)、罗椰波担任,李焕之、王萃、铁铭等分任研究、采集、出版等工作。其后该会于1940年改名为“中国民歌研究会”,1941年改名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
主要工作
一、开始延安市范围的采集活动;
二、出版陕北民歌集;
三、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提纲;
四、请吕骥、向隅各做一次报告。
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时代的延安,千千万万的知识青年和文学艺术家满怀理想和激情聚集在这块飘扬着民族解放运动旗帜的热土上。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武装斗争中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根据地的基础上,开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并以毛泽东1942年春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掀起了革命文艺运动的高潮。
正如《延安文艺丛书·民间文艺卷》的前言所说:“当时的革命文艺运动给人们留下的值得留恋和向往的记忆,是永久难忘的。在这些难以忘却的回忆中,谁也不能摆脱或无视民间文艺的强大魅力,无论是文艺评论家还是文学史家,都不应该忽视这段历史,也不能离开民间文艺而谈革命文艺的发展和产生。”当人们指出民间文艺在这一历史阶段所占地位的同时,也指出“音乐工作者的采风,走在这次文艺运动的前面”。
所谓“走在前面”的音乐采风,即鲁迅美术学院“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的工作。 1939年2月,鲁艺音乐系主任吕骥给该系高级班讲授新音乐运动史,针对抗战之前音乐界对民俗音乐的忽视,发起了民间音乐的研究与采集活动。这个活动以是年3月5日鲁艺音乐系高级班成立的“民歌研究会”为标志,最初仅有19名成员,其第一届干事会正副主席分别由树莲(李凌)、罗椰波担任,李焕之、王萃、铁铭等分任研究、采集、出版等工作。当时确立的主要工作为:一、开始延安市范围的采集活动;二、出版陕北民歌集;三、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提纲;四、请吕骥、向隅各做一次报告。其时正值抗日歌咏运动的高潮,因此该会的成立深具标志意义。其后该会于1940年改名为“巾国民歌研究会”,1941年改名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这段历史音乐界多有评价。
所属分类
中国音乐社团
中国近现代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