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曼尼亚鸸鹋
塔斯曼尼亚鸸鹋(Diemen's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是一种已灭绝的亚种,主要分布在塔斯马尼亚州。与其他孤立的鸸鹋亚种,如王岛鸸鹋和袋鼠岛鸸鹋不同,塔斯曼尼亚鸸鹋数量充足,未受小群体影响。因此,塔斯曼尼亚鸸鹋并未成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其亚种地位也受人所质疑,因其大小与外观在许多主岛鸟类也可见到。
根据澳大利亚物种profile和威胁数据库,塔斯曼尼亚鸸鹋约于1865年灭绝,官方记录于1997年,当时对国家受威胁物种的 listing 进行修改,将塔斯曼尼亚鸸鹋列入被认为已灭绝的物种名单。
关于塔斯曼尼亚鸸鹋的信息主要依赖于19世纪的文献记录和少数博物馆的鸸鹋标本。因此,研究塔斯曼尼亚鸸鹋的一大挑战是多种名称或拼写方式用于描述鸸鹋。早期殖民时期的记录称其为“鸸鹋”,传教士罗伯特·诺普伍德则将其拼写为“emew”。其他早期文献则称其为“普通海鸥”,甚至是“鸸鹋”。乔治·奥古斯都·罗伯森记录了两个塔斯曼尼亚原住民语言中用于描述塔斯曼尼亚鸸鹋的词汇。奥yster Bay原住民语言词汇为Pun.nune.ner,而褐色原住民语言词汇为Gonanner。
正文
塔斯曼尼亚鸸鹋(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diemenensis)是塔斯曼尼亚一种已灭绝的鸸鹋亚种。它们与其他岛上的鸸鹋(如王岛鸸鹋及袋鼠岛鸸鹋)不同,有足够的数量,并没有小群族的影响。故此,塔斯曼尼亚鸸鹋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物种,而其亚种的地位亦受人所质疑,因其大小与外观在一些主岛鸟类也可见到。现时只余下它们的亚化石骨头,而其标本已经遗失。
灭绝
塔斯曼尼亚鸸鹋因被当作是害虫而被猎杀。再者,放火清除草原或丛林作为农地亦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大英博物馆于1838年接收了两个标本。在它们灭绝后,就引入了主岛的鸟类,故相信它们约于1850年消失。于1865年的观察报告及1873年饲养下死亡的报告都未能确实是塔斯曼尼亚鸸鹋。另外于法兰克福的标本则并非塔斯曼尼亚鸸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