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福寺
阐福寺,位于太素殿旧址,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清孝庄文皇后逝世后曾在此祭奠。爱新觉罗·弘历尊重生母之愿,下令将其改为喇嘛庙,并赐名阐福寺,其规制仿效正定县隆兴寺。
概述
清末,只存“极乐世界殿”普陀山一绝。1949年以后,残破不堪的佛山市被拆除,1993年,恢复殿内须弥山佛像。
所存的阐福寺和万佛楼遗址已被辟为“北海植物园”,万佛楼石碑被移至千佛庵南侧牌楼外。
阐福寺在北海北岸,五龙亭之北。
《国朝宫史》载其管理情况为:
“不设首领,属永安寺首领管辖。”
“太监二名,每月银二两,米一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相传慈禧每遇春节,常到此拈香拜佛。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其正殿大佛身上的珍宝被日法俄军盗挖一空。1919年由袁世凯卫队改编的消防队,在大殿内做饭时引起火灾,全寺烧尽。
结构
阐福寺坐北朝南,山门前曾有四柱九楼牌坊一座,绿琉璃瓦顶。山门三间,歇山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山门内为天王殿,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后额为“宗乘圆镜”,联为:“妙华普观无穷境;慧日常悬自在天。”东西有钟鼓楼,二层三间,上檐为歇山顶,上下檐均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顶。天王殿之后为大佛殿,其规制仿正定隆兴寺。楼高三层,而为“明二暗一”,顶层为重檐歇山顶,瓦顶皆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顶层悬爱新觉罗·弘历所书额名“大雄宝殿”,中层额为“极乐世界”,下层额为“福田花雨”。殿后联为:“真谛别传,趋妙庄严路;能仁权应,现常清净身”。又额为“有大威德”。联为:“放百宝无畏光明,历劫智珠常朗;入三昧甚深微妙,诸方心印同圆”。 《三海见闻志》载:“相传该佛有千手千眼,其高大于檀佛相同,人立升机上,高于佛肩齐,其佛已毁。”
寺内有《乾隆御制阐福寺碑文》,其文为:
“太液池之北有亭五,翼然临于水裔。玉蝀前横,琼岛东抱。波光塔影,沦涟映带。亭之北缀以闲馆,爽轩豁,盖仍前明之旧。康熙帝中,皇祖临驻西苑,常奉太皇太后避暑于此,后以其地奉安仙驭几筵,遂相沿为内廷迁次之所。越乾隆七年,肇先蚕坛于液池东北隅,相距甚迩。圣母皇太后以茧馆盛仪,宜至洁,命改建佛寺。朕遵懿旨,爰出内帑,敕将作其旧址,略为崇饰。宝坊杰竖,香刹双标,用如幻金刚三昧造大法像,高丈者三倍之而赢,具慈性,有大神威,构层檐以覆之。珠网璇题,金碧照耀,冠于禁城诸刹。上为慈圣祝釐,下为海宇苍生祈佑。始事于乾隆乙丑三月,越明年八月告成,因名之曰阐福寺。(后略)”
参考资料
北海公园阐福寺大殿遗址、万佛楼遗址的前世今生.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11-07
“京华第一福寺”阐福寺:北海营建的第一处藏传佛教建筑群.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