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宜昌市图书馆

宜昌市图书馆

宜昌市图书馆于1956年3月25日经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先后经历了5次升级搬迁改建,新图书馆于2008年9月28日建成开馆。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主体建筑7层,最大藏书量150万册、阅览座位1000个、网络节点4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超过3000人次。

2018年5月14日,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公布,宜昌市图书馆被评为一级图书馆。

历史沿革

1956年3月25日,宜昌市图书馆在市青年阅览室与中苏友协阅览室的基础上成立。馆址在福绥路32号,有藏书14000册,采用《十进分类法》类分图书。有职工6人。5月15日图书馆开放儿童阅览室。有图书1000多册,报纸2种,期刊5种,成立读书小组126个。

1965年6月1日,宜昌市图书馆开始闭馆,由福绥路32号搬迁至古佛寺(中山路38号)。7月7日,外借处和阅览室同时恢复开放。

1979年4-6月,因基建,阅览室停止开放。将历年期刊10965份集中装订成1497册,并按《中图法》分类编目。阅览室建立期刊刊名目录和分类目录。同年,在古佛寺加建了一间119.84平方米阅览室。

1980年1月,宜昌市图书馆将办公室、阅览室由中山路38号(古佛寺)搬迁到解放路1号。面积为809.71平方米。在解放路1号开放儿童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科技阅览室和咨询室(报刊书库)。

1986年1月,宜昌市图书馆由解放路1号和中山路38号迁至光前街12号。四十多万册图书的搬迁工作全部由本馆职工完成。与此同时,古佛寺由统战部拨给佛教协会使用。解放路1号由文化局拨给市群艺馆、文联、博物馆使用。

2005年4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发文市图书馆(新馆)选址夷陵大道225号,占地8549平方米。2007年元月,新图书馆工程于破土动工,2008年9月落成,建筑面积17700平方米,主体建筑7层。

2010年起,宜昌市图书馆先后建成了宜昌市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及微信公众平台; 三峡文化讲坛、快乐小屋故事会、闭上眼睛听电影、蒲公英漂流书屋、数字阅读进万家、悦读领跑等服务品牌和服务项目享誉全省;在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社科普及周、宜昌市全民读书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每年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150余场,受众超过40000余人。

场馆布局

技术

全国首家采用国产超高频RFID智能系统。该系统采用了远望谷公司生产的高隐蔽性的条形薄膜电子标签。超高频RFID智能系统的使用,彻底改变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典藏管理模式,对图书进行快速高效的定位盘点整架、简单快捷的自助借还,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使图书馆的管理更趋于科学化;新馆中建成的共享工程宜昌市支中心,建立了电信级机房,中高端专业服务器10台,拥有核心交换机、路由器与硬件防火墙,实现千兆到桌面。超高频识别技术及千兆网络的使用,有效促进图书馆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安装了智能化安防报警,在各主要进出口和安全重点地点都安装了摄像头,可对馆内实施全方位电子监测。

全自动消防报警系统。采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包括消防电话系统、消防广播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火卷帘系统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触发器件、智能光电感烟探测器、智能电子感温探测器、智能编码手动报警按钮等。消防监控室可对全馆的消防情况实施全方位实时监控。

新馆造型现代、新颖、美观,布局合理,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功能配置,是宜昌市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是一个集大众型、标研究型、数字型于一体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宜昌市又一座颇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如一艘知识的航母航行在信息网络时代的海洋中。新馆将在宜昌市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服务宜昌经济、构建和谐宜昌作出更大贡献,为宜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宜昌人民更好的服务。

设施

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一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图书馆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主体建筑7层,设计藏书150万册、阅览座位1500个、网络节点1000个;宜昌市图书馆新馆馆内分别设有总服务台、报纸期刊阅览室、儿童阅览室、普通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旅游文献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采编中心、网络中心机房、网络信息中心、多功能报告厅、多功能展览厅等服务窗口。图书馆是宜昌市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是一个集大众型、研究型、数字型于一体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馆藏资源

宜昌市图书馆总计60万种电子书可以在移动图书馆上免费检索,在线阅读和下载截至2024年,图书馆有藏书118万册。

文化传统

愿景

通过鼓励学习、发现、创新和公众参与,促进知识发展,造福于经济和社会,丰富文化生活,使宜昌市图书馆成为本区域的文化、信息中心,打造书香宜昌、读书之城。

使命

智慧+服务。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优质服务,构筑全天候、全覆盖的服务网络,提供普遍、均等、免费的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阅读需求。

读者服务

开放时间

借阅制度

办证须知

1、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本等),均可申请办理借书证。

2、借书证分A、B两类,其中A证押金200元,B证押金100元。

读者证适用范围、功能

1、图书借阅册数:A证每次可借图书8册;B证每次可借图书6册。(图书杂志不限)

2、借阅期限:借期40天(从借阅之日起),按照每册每天0.20元交付滞纳金。

3、验证手续:借书证每两年须验证一次。

4、补证手续:借书证遗失或损坏,凭本人身份证到办证处办理挂失或补证手续,免费办理。

5、退证手续:还清所借图书,结清滞纳金后,本人持借书证、押金收据到办证处办理注销手续,退还押金。若代理退证,须同时提供本人及代理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注:押金收据若遗失,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一周后办理退证手续。

图书续借

在未超期之前每本图书可免费续借一次,一次40天。

荣誉称号

宜昌市图书馆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 “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湖北省十佳图书馆”“省级文明单位”“湖北省最美公共图书馆”“湖北省亲子阅读示范基地”“湖北省家风家教基地”“全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宜昌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09-2017年,连续三次被评为首都图书馆

交通路线

地址:宜昌市夷陵大道175号。

参考资料

带你走进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宜昌市图书馆.宜昌社科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9

宜昌市图书馆.湖北省文旅厅.2024-09-09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9-09

宜昌市图书馆简介.宜昌市图书馆.2018-09-12

采用国产超高频RFID智能图书系统的宜昌图书馆.RFID世界网.2024-09-09

宜昌市图书馆开放时间.宜昌市图书馆.2024-09-09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名单公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22日 来源:新华社.中国政府网.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