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弯曲菌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与鸟纲有密切关联,也是动物粪便中的常见菌。它是全球人类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欧洲、美国等地,其感染率较高。空肠弯曲菌的感染通常表现为孤立事件,而非大规模爆发。通过主动监测,美国每年约有20例每10万人的感染病例,而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高于报告数字。在欧洲,2018年报告了246,571例病例,估计每年有约900万例人类空肠弯曲菌感染。在非洲、亚洲和中东地区,C. jejuni感染是地方性流行病。
简介
抗原构造
本菌在普通培养基上难以生长,在凝固血清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36小时可见无色半透明毛玻璃样小菌落,单个菌落呈中心凸起,周边不规则,无溶血性贫血现象。空肠弯曲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发酵糖类,不分解尿素,基质阴性。可还原硝酸盐,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为阳性。能产生微量或不产生硫化氢,甲基红和vp试验阴性,枸椽酸盐培养基中不生长,在弯曲菌中唯一马尿酸呈阳性反应。
抵抗力
空肠弯曲菌抵抗力不强,易被干燥、直射日光及弱消毒剂所杀灭,56℃5分钟可被杀死。对红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近年发现了不少耐药菌株,及多重耐药性菌株。
空肠弯曲菌抗原构造与肠道杆菌一样具有o、h和k抗原。根据o抗原,可把空肠弯曲菌分成45个以上血清型,第11、12和18血清型最为常见。空肠弯曲菌是多种动物如牛、羊、狗及鸟纲的正常寄居菌。在它们的生殖道或肠道有大量细菌,故可通过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饮水。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最高,夏秋季多见。苍蝇能起重要的媒介作用。亦可经接触感染。感染的产妇可在分娩时传染给胎儿。
流行病学特点
空肠弯曲菌有内毒素能侵袭小肠和大肠黏膜引起急性肠炎,亦可引起腹泻的暴发流行或集体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3~5天,对人的致病部位是空肠、回肠及放射性肠炎。主要症状为痉挛性腹痛、腹泻、血便或果酱样便,量多;头痛、不适、发热。细菌有时可通过肠黏膜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和其他脏器感染,如脑膜炎、关节炎、肾盂肾炎等。孕妇感染本菌可导致流产,早产,而且可使新生儿受感染。感染后能产生特异性血清抗体,可增强吞噬细胞功能。目前尚未测得肠道局部slga抗体。空肠弯曲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常用红霉素、四环素治疗。
空肠弯曲菌是多种动物(如牛、羊、狗及鸟纲)的正常寄居菌。在它们的生殖道或肠道有大量细菌,故可通过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饮水。健康人群带菌率约1.2%-3.0%。
(1)中毒食品多为肉与肉制品、鱼、牛奶、糕点等。
(2)中毒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见。
分布范围
弯曲菌属广泛散布在各种动物体内,是多种动物如牛、羊、狗及禽类的正常寄居菌,在它们的生殖道或肠道有大量弯曲菌,其中以家禽、野禽和家畜带菌最多,其次在啮齿动物体内也分离出弯曲菌,可通过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饮水。
发病机制
空肠弯曲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可以引起人和动物发生多种疾病,并且是一种食物源性病原菌,被认为是引起全世界人类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对空肠弯曲菌的致病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多。其致病因素包括粘附、侵袭、产生毒素和分子模拟机制等四个方面,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可以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空肠弯曲茵可以通过产生细胞紧张性肠毒素、细胞毒素和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而致病。
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特性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呈弧形、螺旋形或S形,大小约为1.5~5×0.2~0.5μm。有一根端鞭毛,长度约为菌体的2~3倍。有荚膜。有动力,新鲜培养物在相差或暗视野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菌呈跳跃或射标样运动。在陈旧培养物中或培养环境变碱时形态易变为球形并丧失动力。
培养特性
需微需氧环境才能生长,最适气体条件是N2、CO2、O2含量比为85: 10:5。最适温度42℃,最适pH为7.2。本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一般的肠道菌分离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只有在含有血液、血清、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良好,可见无色半透明毛玻璃样小菌落,单个菌落呈中心凸起,周边不规则,无溶血现象。在TTC培养基上菌苔呈紫色光泽。
生化特性
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发酵糖类;不液化明胶;MR和V-P试验均为阴性;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不产生硫化氢;脲酶阴性;在3.5%NaCl环境中不生长,1%甘氨酸中和马尿酸钠培养基中生长,煌绿(1: 10-5)中不生长;除个别菌株外,均无色素产生。
血清学特性
本菌抗原构造与肠道杆菌一样具有O、H和K抗原。根据O抗原,可把空肠弯曲菌分成45个以上血清型,第11、12和18血清型最为常见。
检验
一)样品的的收集与处理
二)常规检验方法(GB/T 4789.9-2003)
1、微需氧条件的准备 2、分离与初步鉴定 3、确定鉴定
4、生物分型 :1)快速马尿酸钠水解试验;2)快速硫化氢试验;3)脱氧核糖核酸酶水解试验。
5、血清学鉴定:1)间接血凝分型法;2)Lior玻片凝集法。
三)其它检验方法
1、微需氧条件的准备 换气法 气袋法 烛缸法 双平板法
2、分离与初步鉴定 分离:改良Camp-BAP,Skirrow氏培养基。
第一型菌落:不溶血性贫血,灰色、扁平、湿润、有光泽,露滴状,有沿接种线扩散的倾向。
第二型菌落:不溶血,常呈分散凸起的单个菌落(1mm~2mm),边缘完整、发亮。
初步鉴定: 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 Gram’s染色 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观察动力
3、确定鉴定
甘氨酸耐受性试验:生长,+ ; 硫化氢试验:- ; 3.5%NaCl耐受性 :-; 42℃和25 ℃生长试验:42℃+,25 ℃-;
马尿酸钠水解试验 :+; 萘啶酸试验 :敏感; TTC试验 :紫色菌苔; 硝酸盐还原试验 :+
4、生物分型
空肠弯曲菌生物型
预防措施
(1)与动物或生的动物制品接触后要及时洗手。
(2)贮存动物性食品时要注意卫生,防止生熟交叉污染。
(3)肉类食品要注意烹调方法,烧熟、煮透。牛奶要加热消毒后食用。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空肠弯曲杆菌的保藏
(1)短期保藏
1)接种于装有10ml酸水解酪素酵母浸膏氯化钠肉汤的试管中。 配制方法:20g酸水解酪素,6g酵母浸膏,2.5g氯化钠和8.17g碘化钠酸氢二钾,补足蒸馏水至1L。121℃,15min灭菌。调整pH,使其在灭菌后为8.5±0.2。 2)将接种过的培养基在41℃〜44℃培养48h±2h。 3)在蛋白巧克力琼脂或血琼脂斜面上进行划线,41℃〜44℃培养48±2h。 4)每周进行传代。 (2)长期保藏
1)接种于装有10ml酸水解酪素-酵母浸膏-氯化钠肉汤的试管中,于41℃〜44℃培养48±2h。
2)在培养物内加入丙三醇,使最终浓度达到10%~20%。 3〕分装2ml〜3ml,于-70℃或更低温度进行冷冻。 4)每6个月传代一次。
空肠弯曲菌形态
革兰阴性弯曲小杆菌,多种形态,有螺旋形、弯曲杆状、S形、逗点状、飞翔的普通海鸥形,陈旧培养物中可变成球形。无芽孢、无荚膜,有鞭毛,运动活泼,似飞箭样、穿梭样翻滚运动。
最适生长温度:42~43℃;
营养要求高,含血液和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
不酵解不氧化碳水化合物;
氧化酶、触酶阳性;
菌体抗原(O)抗原:可分成45个以上血清型,第11、12和18血清型最为常见 ;
鞭毛抗原(H)抗原;
包膜抗原(K)抗原。
不强,直射阳光、干燥可杀灭;
60℃ 5min 灭活;
紫外线照射5min可灭活;
一般消毒剂均可杀灭。
空肠弯曲菌的鉴定
5.4 鉴定 5.4.1 弯曲菌属的鉴定 5.4.1.1 概述 挑取5个(如少于5个则全部挑取)或更多的可疑菌落接种到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微需氧条件下42 ℃±1 ℃培养24 h~48 h,按照5.4.1.1~5.4.1.5进行鉴定,结果符合表1的可疑菌落确定为弯曲菌属。
5.4.1.2 形态观察 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5.4.1.3 动力观察 挑取可疑菌落用1mL 布氏肉汤悬浮,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运动状态。 5.4.1.4 氧化酶试验 用铂/铱接种环或玻璃棒挑取可疑菌落至氧化酶试剂润湿的滤纸上,如果在10s内出现紫红色、紫罗兰或深蓝色为阳性。 5.4.1.5 微需氧条件下25 ℃±1 ℃生长试验 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到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微需氧条件下25 ℃±1 ℃培养44 h±4 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5.4.1.6 有氧条件下42 ℃±1 ℃生长试验 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到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有氧条件下42 ℃±1 ℃培养44 h±4 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5.4.2 空肠弯曲菌的鉴定 5.4.2.1 过氧化氢酶试验
挑取菌落,加到干净玻片上的3%过氧化氢中,如果在30s内出现气泡则判定结果为阳性。 5.4.2.2 马尿酸钠水解试验 挑取菌落,加到盛有0.4 mL 1%马尿酸钠的试管中制成菌悬液。混合均匀后在36 ℃±1 ℃水浴中温育2 h或36 ℃±1 ℃培养箱中温育4 h。沿着试管壁缓缓加入0.2 mL茚三酮溶液,不要振荡,在36 ℃±1 ℃的水浴或培养箱中再温育10 min后判读结果。若出现深紫色则为阳性;若出现淡紫色或没有颜色变化则为阴性。 5.4.2.3 吲哚乙酸酯水解试验 挑取菌落至吲哚乙酸酯纸片上,再滴加一滴灭菌水。如果吲哚乙酸酯水解,则在5 min~10 min内出现深蓝色;若无颜色变化则表示没有发生水解。空肠弯曲菌的鉴定结果见表2。
治疗方法
(1)本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新霉素敏感,对利福平、青霉素类不敏感。
(2)对症治疗。
参考资料
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2024-09-21
空肠弯曲菌及其检验.空肠弯曲菌及其检验.2024-09-21
空肠弯曲杆菌的保藏.空肠弯曲杆菌的保藏.2024-09-21
空肠弯曲菌形态.空肠弯曲菌形态.2024-09-21
空肠弯曲菌的鉴定-GB4789.9-2014.空肠弯曲菌的鉴定-GB4789.9-2014.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