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图案
祥云图案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云纹,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古人出于对云的敬畏,在纹饰上变化出各种和云有关的图案,运用于器物、服饰、建筑等,特别是在宗教中大量使用。同时云纹样也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
祥云纹样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一直流传至今,始终以其强盛的生命力为现代装饰与设计提供着灵感与素材。祥云纹样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其丰富多样变化无穷的造型结构以及看似朴实实则深远的文化内涵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参考,为现代设计增添民族特色、强化民族特征。西周时期礼器和祭祀用的青铜器上出现了云雷纹。云雷纹也称方形云纹,是一种变形的云纹,在云纹拐角处呈方圆角,像古文“雷”字的象形,它是以涡形纹为主体的几何云纹和雷纹的总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卷云纹,与云雷纹相比,卷云有“简化、打散”的变化趋势。汉代漆器上的装饰以变幻多姿的云气纹为主体,并伴以现实或想象中的动物、人物和神灵怪兽。唐朝云纹不断地变化,发展形成朵云、卷云纹等。辽朝的朵云在云气纹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波折曲线增多,形态上显得较为复杂,云尾变长变飘逸了,这和宋辽代纹样秀丽雅致的整体风格相符合。到了明清时期,云纹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云纹和龙兽纹结合更为普遍。在明清时期云龙纹的图案特别多,比如织锦、龙袍、瓷器等。明清时期的云气纹的装饰性进一步加强,并在云气纹的基础上出现了铺陈、繁复的益云纹,出现了对称的构图方式。
经过各个历史时期的承传流变,祥云纹样在审美化的演进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线条形式与象征意义,逐渐沉淀成一种代表中国传统视觉记忆与审美尺度的视觉符号,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现代视觉设计理念。祥云纹样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有其独特的特征与价值,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表达。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广泛使用了“祥云”纹样。特别是火炬的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给世界各国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朵朵优雅的云彩,仿佛还冉冉升起在人们的心头。
征集信息
2005年8月,北京奥组委开始了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火炬设计研究规划工作。结合北京奥
祥云图案
运会举办理念,通过对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经验的分析,确定了火炬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根据火炬工业设计的特点,为使设计方案达到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经北京奥组委办公会批准,确定了火炬设计方案以艺术造型为主导,燃烧技术与工业设计同时征集、公开征集和定向委托创作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公开征集火炬设计的邀请。2005年12月8日,联想创意事业中心火炬设计团队工作正式启动。
2006年2月28日,联想创意事业中心提交方案,进入初评阶段。截至2006年2月28日,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海内外设计机构和设计师提交的应征参赛作品847件,其中有效应征作品388件。
2006年3月16日,“祥云”设计方案从388件作品中进入前九名。2006年6月1日,“祥云”进前四。
2006年6月至8月,根据选择最好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方案的原则,北京市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确定由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的火炬外形《祥云》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艺术设计方案,由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技术方案,并确定由航天科工集团在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协助下完成火炬外形与燃烧系统结合的火炬样品制作工作,形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完整设计。
2007年1月,“祥云”方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设计寓意
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火炬创意。祥云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祥云是古代汉族吉祥云纹。云为自然界中常见景象,被赋予祥瑞的文化含义,故有此名。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祥云特色
【艺术特色】北京市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
祥云图案
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技术特色】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市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北京市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工艺上,为了适合各种体型和年龄的传递者,火炬要求尽可能轻巧,因此外壳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
北京奥运会火炬可以在恶劣天气如阵风、大风、强风(每小时≥65公里)、雨(最大雨量为每小时50毫米)、雪和冰雹等保持燃烧,并且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可以被清晰识别,完全满足各种拍摄和电视摄像的要求。
外观轻盈的奥运会火炬,拥有一颗奔腾的芯,火炬燃烧技术也是火炬上天入地的保证,尼奥运会进行了史上首次水下火炬传递—圣火由潜水运动员带到了水下,设计师解释说,火炬上装有特别设计的火焰舱,采取化学方法使火炬不论在空气中还是水下都能产生火焰。
圣火登顶珠峰,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不能熄灭,作为奥运会精神象征的圣火,永不熄灭自然成为最关键的要求,不论强风、暴雨又或大雪、冰雹,火炬能够在任何天气条件下燃烧。依据国际奥委会要求,一旦火炬中途熄灭,就要用安全灯点燃,安全灯中保存着从希腊采集的火种,但如果安全灯熄灭了,就得到希腊重新采集。
已经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的中国,将圣火珠峰从技术角度分析并非难事,,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火炬在设计之初,就对火炬提出了苛刻的技术指标,不论是阵风、大风、甚至达到每小时85公里到100公里的强风,以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又或最低零下6度到最高45度的温度条件,都要保证火炬正常燃烧,由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将保证奥运火炬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高度,而此项技术则被视为奥组委火炬接力中心的核心机密,不曾外泄,并由航天科工集团负责完成火炬外形与燃烧系统结合的火炬样品制作工作。
祥云图案-祥云设计研发过程
北京市奥运会火炬设计研究规划工作从2005年8月开始。结合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通过对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经验
经过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征集活动初评评审委员会对应征作品初评和复评,按照评审程序的规定,选出3件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并于2007年1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为了让跨越五洲传递的奥运会火炬能向世界传递千年华夏文明,设计团队选用带有中鲜明国文化符号特征的漆红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主题色。
因为中国盛产漆树,大漆的应用和漆器文化在中国都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设计团队希望通过巧妙地将漆红色应
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
用在“祥云”铭文、火炬把手和其它一些细节中,来传达热情喜庆、祥和内在的文化内涵。因此,怎样调出地道的中国漆红色,就成为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中反复斟酌的关键环节。
初选告捷后,联想设计师周兰和章骏、史晓岩几个人组成设计调整子团队,根据北京奥组委的反馈,做“祥云”奥运会火炬的整体比例分析、整体造型调整和建模、红颜色的优化以及使用性的改进。
为了让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上半部云纹图样的漆红色能最完美地表现出华夏文明特色,周兰煞费苦心。那段时间,她不仅仔细研究了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收藏的各种不同时期的漆器的颜色效果,还频频奔波于北京市各处的漆器古玩市场,去图书馆翻阅了大量古代漆器的图片资料,从中寻找对中国传统的漆红色的最好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周兰开始调制色板。每块色板调出来以后,她都要在不同的灯光下比较色板在不同场景下的视觉效果。为了弄清不同色板呈现效果的细微差别,周兰就拿着色板两两比较,反复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调制了三轮共计十八块色板,周兰终于调出了十足中国味的漆红效果。周兰还建议把火炬手握部分喷上漆红色的橡胶漆,这样不仅增加了火炬手使用时的触感,还使最终的祥云火炬上下都洋溢着东方文化细腻宜人的感受。
设计调整子团队在火炬上下两部分的比例是1:1还是黄金分割更好的问题上也煞费了一番心机。联想创新设计中心
第29届奥运会火炬
设计战略总监仇佳钰多次参加设计调整子团队的讨论,用纸卷来模拟不同比例的呈现效果,反复征求大家意见。调整到黄金分割比,火炬看起来似乎是更优雅了一些;但是上下平分的比例更符合强调阴阳平衡、中正大气的中国式审美。团队最后还用铝材分别做成黄金分割比和上下比例是1:1的手板反复推敲,大家觉得还是上下平分的比例更符合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整体所体现的鲜明华夏文化特征。08奥运会火炬创意来自祥云图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图)
奥运会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火炬特色
设计:联想集团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
参考资料
祥云图案已有三千年.新浪收藏.2024-03-19
基于祥云纹样的耳饰设计研究.知网空间.2024-03-19
论祥云纹样的传统意蕴与现代视觉设计的融合.中国知网.2024-03-19
中国传统代表文化——祥云图案.搜狐.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