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祥
祺祥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弃用年号。清入关之后皇帝一般都采用一个年号,唯同治皇帝却拟定过两个年号,一个是“祺祥”,一个是“同治”。
“祺祥”是咸丰十一年(1861)由匡源等拟定的。按清朝祖制,年号一般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后颁定。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在小皇帝即位不久,就忙于拟定年号,主要是出于经济上考虑。在咸丰皇帝逃奔热河后,官钱票迅速贬值,银价上涨,物价昂贵,民不聊生。当时京城许多富商把大量铜钱屯集起来,加剧了现钱的短缺。因此,肃顺等人想立即铸造一批新币投入流通。 两宫太后钦准了这个年号之后,他们立即派人到云南采办铜料,开铸“祺祥重宝”。
“祺祥”出典于《宋史.乐志》中“不涸不童,诞降祺祥”一语,有吉祥之意。但不久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祺祥”年号和“祺祥重宝”尚未正式颁行,就被政变者扼杀了。政变成功后,奕䜣集团掌权,就重新集议改元之事。后来,经奕䜣、文祥等共同商量,最后决定用“同治”作为清穆宗的年号。
主要介绍
1861年,咸丰皇帝(清文宗)驾崩于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至爽殿。临终前遗诏唯一的皇子爱新觉罗·载淳登基,同时诏令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作为辅佐。“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经过军机大臣拟定的。但是当年辛酉政变发生,八大臣被西太后慈禧、东太后慈安、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击垮。其中爱新觉罗·载垣、爱新觉罗·端华被赐死,肃顺被斩于菜市口。自此咸丰在热河苦思冥想的未来“儿皇帝时期”的权力格局被彻底打破。废“祺祥”年号,改元“同治”,当时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意为共同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