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莎草
纸莎草(学名:Cyperus 莎草纸,英文名:papyrus, papyrus sedge),又称纸草(英语:Paper reed)、埃及莎草、埃及纸草、蒲草(Bulrush)、埃及蒲草、印度丛草(Indian matting plant)。属于莎草科莎草属。是北非洲原产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纸莎草是一种高而坚韧的挺水植物,约可长到4至5米高。它绿色、长秆状的茎横切面为三角形,从粗厚的地下茎中长出。每一条茎的顶端都会长出一簇浓密的、放射状(像烟火一般)的叶。叶子细长、通常呈亮绿色,长度约10至30公分。当植物还年幼的时候,这簇叶子的生长型态就像鸡毛撢一样。花是绿褐色,生长在叶簇的末端。果实呈褐色。地下茎在刚长出时会被一层红褐色的纸质层覆盖,这层三角形的鳞状层也覆盖了茎的基部。
生长环境
纸莎草性喜温暖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耐瘠;不择土壤;生长适温18-28℃;喜光,稍耐荫,要求土壤肥沃、在微碱性和中性土壤中长势良好。喜水为挺水植物,但也耐一定的干旱,也可在潮湿地上正常生长。
分布范围
纸莎草的分布遍及在沼泽、浅水湖和溪畔等非洲的潮湿部分,但在尼罗河三角洲已逐渐变得稀少。在较深的水中,纸莎草是构成植被的主要植物(被称为sudd)。现今它的野生分布存在于刚果、马达加斯加岛、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和西西里岛。中国华东、华北地区河湖水田地区有分布。
繁殖
纸莎草有性和无性繁殖均可。只要气温允许有性繁殖全年均可播种、育苗。在生产上以无性繁殖为主,采用分株方法,在生长李节按丛起苗,用利刃按2-3芽分成小丛种植于苗床中,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加强水肥、温度和光照管理即可。
插于夏季进行,选开花前健壮枝上带茎的顶梢,取3-5厘米的段作插穗扦插。播种在春季进行。
栽培
中亚热带中部及以北地区冬季需起出地下部分进地窖或温室保存。翌年春季气温升高后再移出种植。
栽培种植宜用盆栽,春季施足基肥。生长旺季,每月施肥1-2次,及时修剪,除去老黄叶,控制高度。宜生长在20-30℃的气温下。在中国华东南部和华南、中国西南地区可露地越冬,寒冷地区冬季要利用设施栽培才能越冬,景观中常用沉缸法,在春季用缸或盆栽植成活后,连盆沉入水池中做绿化,也便于季节性栽培。
用途
纸莎草可以丛植、片植,常用于路边、桥头、亭角、廊边、旁等种植。水际线配置与再力花、红鞘竹芋科、红秆慈姑、长象耳草、玫红大花美人蕉、大慈姑、金线水葱等较宜,水深梯度配置与象耳草、金钱蒲梭鱼草、标枪灯草、热带睡莲、王莲等较宜。可用于人工湿地的污染水体治理。可作为插花的高级花材,亦可盆栽观赏。
纸莎草晒干的茎秆可用来生火建房,其内秆可做灯芯用于照明。用纸莎草的表皮编织篮子、草席、缠腰布、草鞋、鸟笼或者漏勺等大宗商品。嫩芽可以生吃,内秆在炉子里煮熟后再吃。但是,由于纸莎草叶非常尖利,只能用于喂养牲畜。根可提取香料,用于祭祀和驱赶仙客来菌蝇等。
植物文化
在四大文明古国用于造纸、造水船。石器雕刻师从纸莎草的形状获取灵感,把它描绘、雕刻在庙宇、皇宫的石柱上。埃及艺术家也经常在自己的绘画及雕塑作品中描绘纸莎草的形象。
据《圣经》记载,摩西就是被放在纸莎草编的箩筐里,漂浮在尼罗河上而被埃及公主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