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山村
鸟山村位于湖南省邵阳县谷洲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村地处邵阳县最大的田荡——谷洲田荡的中心位置,东邻大塘村,北接清水村,西与古楼村相邻,南与谷洲村隔河相望。
简介
鸟山村地处邵阳县最大的田荡——谷洲田荡的中心位置,西与古楼村、南与谷洲村隔河相望,东与大塘村毗邻,北与清水村相交。
历史沿革
清代,邵阳县编为42里,后改为42都,鸟山隶属二厢都。
康熙帝二十六年(1678年),全县共编为18乡、56都、16峒,鸟山仍隶属二厢都。
民国初,邵阳县编为30区428保,保之下设甲。今天的鸟山、清水两村同为一保,隶属雍洲区。
1932年,邵阳县划为10区255乡16镇,今天的鸟山、清水两村隶属谷洲乡。
1941年,邵阳县调整为48乡、镇753保12382甲,今天鸟山、清水、古楼、大塘、仁和(现属黄荆乡)五个村同属谷洲乡第八保,办事处设鸟山覃家;鸟山覃家的覃希稷任谷洲乡乡长,覃仁纪任第八保保长。
1947年,邵阳县析出8乡1镇128保设立隆回县,邵阳县减为36乡3镇605保8290甲,鸟山、清水等五村仍为第八保,隶属谷洲乡。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邵阳专区境内各县相继废除保甲制,建立区、乡、村,邵阳县划为17区351乡。今天的鸟山、清水两村同属第六区。
1952年,邵阳县分出部分区建立了邵东市、新邵县两县。此时,邵阳县调整为12区336乡(镇),今天的鸟山、清水两村同隶属于第四区。
1956年,撤区并乡,成立乡人民政府,乡以下建村。邵阳县共设44乡4镇。鸟山农业社建立,区域包括今天的鸟山、清水两村全境,隶属谷洲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邵阳县建12个公社,辖151个大队。鸟山生产大队成立,区域不变,隶属“七一公社”。
1961年,公社之上增设区级建制,邵阳县建7区43公社,鸟山大队隶属谷洲人民公社。
1984年,邵阳县公社改为乡(镇)建制,成立乡(镇)人民政府。鸟山生产大队一分为二,成为今天的鸟山、清水两个村,仍隶属谷洲乡。
1993年,谷洲乡改为建制镇,鸟山村隶属谷洲镇。
1995年,全县撤区并乡,湾塘乡并入谷洲镇合并,鸟山村隶属谷洲镇至今。
鸟山作为地名已经使用了上千年;明清时期,虽未将鸟山直接设置为基层行政组织名称,但作为准基层行政机构名称,鸟山已使用了数百年;1941年,谷洲乡第八保办事处设鸟山覃家,标志鸟山作为基层行政组织的开始,鸟山作为基层行政组织名称已经有75年历史。
地理环境
鸟山村境内主要有老院子、大院子、楼脚底、二房头、三塘井等五个居民聚居地,其他重要地名还有鸟山、梁比坝、覃家桥、天龙岩、栗山坪、鸟山小学、李大坝、澄井潭、水碾子、大椿园、堆子脑、下屋涧(杨华涧)、周家桥、新桥、石坝、庙边(梁比庙)、观山、枣子山、鸟山农场、羊坪脑、洲上、大田荡、小田荡等等。
经济
鸟山村农产品主要有水稻、西瓜、辣椒、柑橘属、花生、生猪等;境内有大型莲藕生产地基、大型苗木培育基地——鸟山农场。
截至2016年,鸟山村总人口有1600多人,在全国各地经商、从政者颇多,是谷洲镇境内容较为富裕的村。
文化
古代
经历元末动乱,谷洲的原籍人口百不存一。明洪武年间,邵阳市覃姓肇基祖覃公继(南宋都统制覃鼇六世孙。覃鼇:字立极,原籍江西泰和府,绍兴市年间与尚书黄龟年征辰州,与黄合筑一宅居住,称“覃黄园”,现怀化靖州“覃黄团”这一地名即由此而来)落籍鸟山时,当时的谷洲镇境内人烟极为稀少,周边其他家族都还没迁移过来,故覃家先祖得以占据谷洲最为优越、肥沃的位置繁衍生息。至今,已历二十七代,600多年来,鸟山覃家丁财两旺,人才辈出,发展成为谷洲镇望族。鸟山也成为邵东市、新宁县、新邵县、武冈市、宁乡市、长沙市、益阳市、衡阳县、桃园、石门县、沅陵县等数十县覃姓的祖籍地。如今,旻公派下分居各地的覃氏宗亲近6万人。
近代
旻公派下覃氏族谱已历四修。清乾隆首修,同治五年(1866年)正式刊行;
1916年二修(自谷洲迁居武冈的宗亲持谱合派);
1942年三修,1945年刊行,桃源县宗亲覃振(同盟会元老,历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司法院副院长,
1947年病逝,国葬岳麓山)持谱合派。广西省政府主席粟威为《邵阳覃氏三修族谱》做序;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邵阳覃氏三修族谱》题词--“世有谷诒”;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提--“源远流长”。这两幅墨宝原件于1949年被覃氏宗长带去台湾,2005年,上海电视台一次家谱专题节目中,曾展示了这两幅原件;1990年覃姓族谱四修。注:2011年,又修了《中国覃氏南宋都统制鼇公通谱总目卷》。
鸟山村以覃氏家族为代表的各姓家族,不但墨谱完整,婚丧嫁娶等各类礼仪完备,至今仍有家族委员会。
据覃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覃氏先祖落籍鸟山时,“鸟山”早已存在,鸟山之名就已传开。宋元时期,鸟山是梁氏聚居地,今鸟山村境内建于宋代的“梁比坝”就是梁氏家族修建的。可见,鸟山一名的历史不晚于宋代。
鸟山本是一座山名,地处现鸟山村中心地带,面积八亩许,山丘上古木参天,树种以樟树、柏树居多,大的直径五六围,小的直径有两三围,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是百鸟的栖息佳地,一棵大树上鸟窝多至数百个,小树上也有鸟窝百余个,群鸟起飞,遮天蔽日。所以百姓称此山为鸟山。覃姓落籍鸟山时,也沿用前代称呼。明代中叶后,因鸟山周边居民多为覃姓居民,大家后又称覃家为鸟山覃家。
鸟山是谷洲田荡的一道靓丽风景,也是四里八乡的地标。以鸟山为中心,二房头、三塘井、覃家大院子、覃家老院子、楼脚底五个居民聚居点呈品字形分布,二房头在东北方,三塘井在东南方,覃家大院子、老院子、楼脚底在西面。鸟山四周有青石板大路环绕,并通向各方,是古时周边数十个居民聚居地的交通要道。古时后,政府征兵、征徭役,都在鸟山集结。
大跃进时,鸟山古树被伐,百鸟窜飞,山虽不存,但数百年来,鸟山村“黄金铺地、白银飞天”的美好印象已经深存在鸟山村包括今天的清水村乃至谷洲镇全体人民心中。百年前的歌谣——“谷洲田荡地铺金,鸟山覃家天落银。天上人间放异彩,陶公可知此仙境”至今还在民间传唱。鸟山作为地名、村名沿用至今。
现在的谷洲田荡在汉代时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荡(荡,即浅水湖,如芦苇荡)。荡中央有一土丘山,地势偏高,水不能淹没,土丘上大树参天,而湖广数千亩,水浅鱼多,于是,这里成了百鸟栖息的天堂,也成了湖中的地标,当地先民因此称呼此地为“孤洲”,这座“孤洲”就是今天的鸟山。东汉时,传闻荡里有三潭宝贝,一潭金鳅,一潭金鳝,一潭龟,朝廷派人疏通今檀江河道,把湖水放干,将宝贝取走。现在鸟山村的三塘井这一地名就是由“三潭井”演变而来。
水放干后,原来的浅水湖成了沃野,陆续被周边居民开发耕种。而原来被湖水四面环绕的孤洲此时已经与四面土地相连,故百姓改称“孤洲”为“故洲”。沃野被开辟成农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水稻生产地,所以“故洲”又被称为“谷洲”。而随着时间的迁移,原来的“故洲”因百鸟聚栖,被百姓呼做“鸟山”。
北宋时,因地处邵零大道,北宋建驿站于此,称名“谷洲驿”,谷洲一名得以传开。民国时,谷洲建乡,1993年谷洲建镇。“谷洲”实因古鸟山而得名。
代表人物
鸟山人吃苦耐劳,思想进步,爱国爱乡,极具进取精神。清末以来,鸟山早已声名远播,国家多次重大历史事件,都有鸟山人参与。
“覃氏双雄”从维新到反清。清末,覃世琛、覃世璋兄弟因不满满清朝黑暗统治,拒受官职,留乡教学。戊戌变法时,兄弟二人积极响应,创办了式南高小学堂,培养维新人才。戊戌变法失败后,思想更为进步,由主张改革到积极革命,双双加入同盟会(目前,他二人是谷洲镇有史可查的仅有的两位同盟会成员),投身反清活动,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辛亥革命后,覃世琛奉命创办宝庆政法学校,并任校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执法人才。
兄弟二人与蔡将军是好友,蔡锷的母亲是谷洲镇式南王家人,蔡锷来式南村外婆家时,必来鸟山。覃世琛50岁生日时,蔡锷将军制“护法功臣”一匾登门祝贺。时人称兄弟二人为“覃姓双雄”。
覃惠风领兵抗战。抗战时,鸟山人有50余人参加过抗战,大部分为国捐躯。覃勋铎、覃名榜、覃肇傅、覃名阡、覃惠风等人在军中分别担任过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军需主任的等职。其中,覃惠风将军率部抗战的事迹,谷洲镇老少皆知。
覃文魁投身解放事业。鸟山村覃文魁于194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任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邵阳市《劲报》记者,后转为入农村武装斗争,任湘中二支队三团政治指导员。解放前夕,覃文魁奉命在鸟山村设立湘中二支队联络中心,对加强与新宁县、祁东县、武冈市、邵阳友军的信息沟通,发展统战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邵阳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鸟山村的众多贤达事迹早已载入史册,孕育这些贤达的鸟山村这一村名也随之载入史册。
鸟山村人才辈出,明清两朝,进士出身者4人,举人8人,中华民国少将4人,校官十余人。新中国后,官至厅局级以上者十余人、县处级十余人,专家、学者多人。
鸟山部分村贤名录:(此为不完全统计,相关资料在《宝庆府志》《邵阳市志》《邵阳县志》等正史册上可查,《邵阳覃氏族谱》均有详细记载)。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当前多位尚在任的村贤名字不录于此。
覃延谥、进士出身,任云南首县知县。
覃之乾,清康熙甲子科举人。
覃岱,清康熙甲子科举人。
覃廷评,清乾隆癸酉科举人。
覃绍古,字轶三,乾隆壬辰科进士,乾隆御赐“文章典范”一匾,悬挂谷洲覃姓宗祠。
覃灿远,爱新觉罗·旻宁庚子科举人。
覃远,道光丙午科举人,任永顺府教授。
覃灿远;清道光二十年举人。
覃历澄,因军功授正五品
覃历藻、字稷甫,清奉政大夫(正五品)
覃肇烈,富甲一方,翻修覃家桥。
覃大庆、字致祥,清奉政大夫(正五品)
覃登程、字鹏飞,宝庆府方圆百里巨富,乐善好施,美名远扬。
覃洪渊,清进士出生,云南首县知县
覃德瀛,清恩科举人
覃世琛、覃世兄弟,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功臣。创办宝庆法政学校,有“覃姓双雄”之称。
覃名阡,民国中央军128师参谋长,少将军衔。
覃惠风,民国新六军军需主任,少将军衔,1949年去台湾。
覃肇佐,民国时曾任福建警备司令,少将军衔。
覃爵品,民国时任南京警备司令,少将军衔。
覃肇利,民国时谷洲乡首任乡长,抗日联军宝庆南路总指挥,湖南省参议。
覃显春,民国时曾任城步苗族自治县警察局长。
覃勋献,字怀瑜,国军陆军87军199师2团团长。
覃勋铎,字建业,中央军陆军营长。
覃勋易,字如恒,中央军校第八分校少校教官。
覃名榜,字文蔚,黄埔军校六期毕业,陆军少校,曾任谷洲乡乡长。
覃名春,曾任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正厅级),现居广州市。
覃文魁,曾任新邵县县长、湖南省第二轻工业副厅长,现居长沙市。
覃松贵,曾任邵阳市副市长,现居邵阳市。
覃时杰,曾任广东水产厅副厅长,现居广州。
覃显吉,曾任新疆农垦三师师长,现居乌鲁木齐市。
覃公平,曾任中国蛇协会会长,教授级专家,少将衔军医。
覃仁重,哈佛大学毕业,教授级工程师。
朱社德,曾任邵阳市北塔区政法委书记,现居邵阳市。
陈艳平,鸟山覃仁博之妻,曾任邵阳市双清区委副书记。现居邵阳市。
覃至春,原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工程师。
覃泰群,原农业部环境保护检测所研究员。
旅游
谷洲镇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久的拦河大坝——鸟山梁比坝;
谷洲镇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跨河石桥——鸟山覃家桥;
谷洲镇最为完整的明代祖墓群——鸟山覃家观山;
谷洲镇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四合院——鸟山覃家大宅院、覃家老宅院;
谷洲镇名人故居最多的村——鸟山名流故居群;
谷洲镇追溯历史最长、记载最为详实的家谱的村——《邵阳覃氏族谱》;
谷洲镇将军最多的村——民国少将4人,共和国少将2人;
谷洲镇参加抗战人数最多的村——50多人;
谷洲镇唯一有同盟会成员的村——鸟山“覃氏双雄”;
谷洲镇唯一有的中共地下党联络中心的村——鸟山“湘中二支队地下党组织联络中心。
参考资料
谷洲镇.中国邵阳县网.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