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是由戴元光编写,于2008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该书的主要特点是提供了一个全面且系统的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内容简介
传播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人类创造、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传播学研究需要结合科学与人文科学概论的方法。史蒂芬·小约翰在其著作《人类传播理论》中强调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上,欧洲批判学派和美国经验学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两者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考虑到这些背景,《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第二版)自始至终都将这两类方法紧密联系起来。全书分为14章,前两章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流派,为读者构建了简洁的理论分析框架。随后的章节详细阐述了传播学实证研究的各种方法,涵盖了程序与设计、实地调查、内容分析、控制实验以及个案研究等多个方面。新版书籍不仅更新了部分内容,还加强了案例分析并随书附赠教学光盘,适合用于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的基础课程。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引论
- 第一节 媒介与传播学研究
- 第二节 科学方法与学科方法
- 第三节 传播学研究的交叉性
- 第四节 “三论”与传播学研究
第二章 传播效果研究理论
-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学术传统
-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轨迹
- 第三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成果
- 第四节 态度改变理论——学习论
- 第五节 态度改变理论——一致论
- 第六节 态度改变理论之深入研究
第二部分
第三章 传播学定量研究理论
- 第一节 定量研究的特点
- 第二节 经验社会学与定量研究
- 第三节 定量研究中的统计数学
- 第四节 心理学对定量研究的渗透
- 第五节 计算机在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章 程序与设计
- 第一节 定量研究的基本步骤
- 第二节 课题选择与假设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四节 资料分析与解释
- 第五节 工作定义
第五章 实地调查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问题设计
- 第三节 抽样设计
- 第四节 实地访问
- 第五节 实地观察
- 第六节 统计分析
第六章 内容分析法
- 第一节 奈斯比特的内容分析
- 第二节 贝雷尔森和梅里尔的研究
- 第三节 内容分析的特点
- 第四节 内容分析的运用
- 第五节 内容分析的步骤
第七章 控制实验
- 第一节 实验的目的
- 第二节 实验的特征与控制
- 第三节 实验的实施
- 第四节 实验的设计
第八章 个案研究
- 第一节 个案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个案研究的特点
- 第三节 个案研究的实施
- 第四节 撰写研究报告
第九章 抽样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随机和非随机抽样
- 第三节 样本数量、抽样误差和抽样加权
第十章 问卷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问卷的类型
- 第三节 问卷的结构
- 第四节 问卷的制作
- 第五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第十一章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主要功能
- 第三节 常态曲线
- 第四节 样本分析
第十二章 推断性统计分析
- 第一节 非参数统计
- 第二节 回归分析
第十三章 SPSS系统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一节 SPSS系统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SPSS系统的运行管理
- 第三节 SPSS统计分析系统
第十四章 研究案例
- 第一节 “知沟”研究——社会结构与媒介知识差异研究
- 第二节 文化传播研究——文化观念变革的传播学分析
- 第三节 大众传播媒体舆论监督研究
- 第四节 内容分析——两岸媒体“9·11”事件报道比较
- 第五节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作者介绍
戴元光,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以及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他于1952年出生在江苏省,曾在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接受教育,并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EWC深造。戴元光主持过13个国家重点社科项目、国家教委社科项目、省市社科项目,出版专著(主编)14部,发表论文(含译文)60余篇。他曾获得多项荣誉奖项,包括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奖、省优秀园丁奖、上海市育才奖、省优秀图书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等。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传播学理论、文化传播以及传播学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豆瓣读书.2024-08-25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第一图书馆.2024-08-25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