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是曹才开主编,200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书可供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电气类、电子类、通信类各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考试者参考。
内容简介
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双口网络。每章附有小结和习题,书末提供了部分习题答案。
出版过程
该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湖南省高校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会组织省内部分高等院校教师在多年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曹才开担任主编,谢宪继、熊幸明担任副主编。参与编写的教师包括曹才开(第1、3、6章),熊幸明(第2章),陆秀令(第4章),何新军(第5章),罗雪莲(第7章),胡新晚(第8章),谢宪继(第9、10章)。国防科技大学邹逢兴教授(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审阅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参编学校的支持。
作品特色
该教材注重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突出基本内容和概念,突出工程应用,较好地处理了教学内容继承与更新、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关系。同时,该教材还编入了少量加深、拓宽的内容,以供不同学校选用。
图书目录
电路分析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1.1电路和电路模型1
1.1.1电路的作用及组成部分1
1.1.2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2
1.1.3电路的工作方式3
思考与练习3
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3
1.2.1电流的参考方向3
1.2.2电压的参考方向4
思考与练习5
1.3电路的功率5
思考与练习7
1.4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7
1.4.1电阻元件7
1.4.2电容元件9
1.4.3电感元件10
1.4.4电压源11
1.4.5电流源12
1.4.6受控源14
思考与练习15
1.5基尔霍夫定律17
1.5.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7
1.5.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8
思考与练习20
1.6电路中电位的计算21
思考与练习22
本章小结22
习题24
电路分析目录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8
2.1电路等效的概念28
2.2电阻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29
2.2.1电阻的串联等效变换29
2.2.2电阻的并联等效变换30
2.2.3电阻的混联等效变换31
思考与练习32
2.3电阻的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互换32
2.4电源的等效变换35
2.4.1实际电源的两种等效模型35
2.4.2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与并联37
思考与练习40
2.5含有电阻和受控源的单口网络的等效41
思考与练习43
2.6替代定理43
2.7.1戴维南定理45
2.7.2诺顿定理47
思考与练习50
本章小结50
习题52
第3章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55
3.1.1KCL独立方程的个数55
3.1.2KVL独立方程的个数56
3.2支路电流法56
3.2.1支路电流法的基本思想56
3.2.2支路电流法的步骤57
思考与练习57
3.3叠加原理58
思考与练习61
3.4网孔分析法61
3.4.1网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61
3.4.2用观察法直接列写网孔方程63
思考与练习64
3.5节点分析法65
3.5.1节点分析法的基本思想65
3.5.2用观察法直接列写节点方程67
思考与练习70
*3.6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70
3.6.1运放的电路模型71
3.6.2具有理想运放的电阻电路的分析72
思考与练习74
*3.7非线性电阻电路的概念75
3.7.1非线性电阻元件75
3.7.2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76
思考与练习78
本章小结78
习题79
第4章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84
4.1动态电路及其方程84
思考与练习86
4.2电压和电流的初始值计算87
思考与练习89
4.3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90
4.3.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90
4.3.2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94
思考与练习96
4.4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97
思考与练习101
4.5一阶电路的全响应101
思考与练习106
4.6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106
思考与练习110
4.7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110
4.7.1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110
*4.7.2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114
思考与练习119
4.8导数电路和积分电路120
4.8.1微分电路121
4.8.2积分电路122
思考与练习123
4.9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23
思考与练习133
本章小结133
习题134
*第5章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38
5.1拉普拉斯变换138
5.1.1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138
5.1.2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139
5.1.3常用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141
5.1.4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法142
思考与练习145
5.2复频域电路模型146
5.2.1电路元件的复频域模型146
5.2.2电路的复频域模型149
5.3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50
5.3.1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150
5.3.2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150
思考与练习158
本章小结159
习题160
第6章正弦交流电路163
6.1正弦量的三要素163
6.1.1正弦量的三要素的基本概念163
6.1.2交流电的有效值166
思考与练习167
6.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相量电路模型168
6.2.1复数的复习168
6.2.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169
6.2.3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70
6.2.4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75
6.2.5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电路模型176
思考与练习177
6.3阻抗与导纳178
6.3.1阻抗178
6.3.2导纳182
思考与练习185
6.4.1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186
6.4.2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187
思考与练习189
6.5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190
6.5.1瞬时功率190
6.5.2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191
6.5.3无功功率192
6.5.4视在功率和额定容量192
6.5.5复功功率193
思考与练习194
6.6功率因数的提高195
思考与练习197
6.7正弦交流电路中的谐振197
6.7.1串联谐振197
6.7.2并联谐振201
思考与练习203
本章小结203
习题205
参考资料
简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