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静琬

静琬

静琬(?~639年),又被称为净琬或释智苑,是隋朝至唐初年的一位僧人。

人物生平

静琬在隋大业年中(605~617)住于幽州河北省)智泉寺。鉴于北周北齐之废佛,他恐三灾坏劫而使佛法湮灭,于是发愿刻一切佛经于石上,以备法灭后学人遵遁进道之资。于隋大业元年(605年)于涿州白带山(今房山区)山麓开凿岩洞,并在石室四壁刻上经文,造立《华严》《涅》《般若》《宝积》等七室,山因之易名为石经山,后又改名石景山区。另有部分石经置于山下云居寺之压经塔下。当时,他曾得到隋炀帝皇后的助力。唐贞观十三年,静琬志未竟而示寂,由门人继其刻经之业。

人物影响

经唐、五代十国、辽等历朝陆续刊刻,直到辽大安十年(1094年)历经四百八十年始告终结,世称《房山石经》。共刻佛经达千余部,3400余卷,大小石经版共计15000余块,分别藏于石经山九个石洞及云居寺西南之地穴中。《房山石经》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之石刻大藏经,不仅可以用来校正印本佛经之错漏,还是中国书法史与艺术史的珍贵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