胪滨
胪滨,其名称源自胪朐河,即现今的克鲁伦河。该河流流经中国境内的下游地区,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入呼伦湖,河口位于呼伦湖西南岸。历史上,胪滨曾作为满洲里市的治所。
历史沿革
1901年前,克鲁伦河流域被称为“布鲁给雅宝拉格”,意为喷泉,因当地的小北屯泉而得名。同年,随着中东铁路在此建立车站并命名为“满洲里”,这一区域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的中心地带。满洲里一词最初由俄罗斯人翻译而来,原意为“满洲里亚”,后来简化为“满洲里”。1909年(清宣统元年),黑龙江省在满洲里设立胪滨府。然而,到了1912年(民国元年),胪滨府被废除。中华民国时期,1920年重新设立了胪滨县。日本占领期间,1933年伪满政府撤销了胪滨县,成立了满洲里市办事处。随后,经过多次行政变更,最终在1941年更名为满洲里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洲里市继续沿用至今。
地名变迁
胪滨的地名变迁反映了历史上的行政区划调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胪滨曾被称为胪朐河之滨。胪朐河是克鲁伦河的旧称,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称呼,如《后汉书》中的庐朐河,《辽史》中的胪朐河,《金史》中的龙驹河或龙居河,《蒙古秘史》中的客鲁涟河,《元史》中的怯绿边河、怯鲁边河、怯鹿离河、怯吕边河,《长春真人西游记》中的陆局河。这些名称中的“庐”“胪”“龙”“陆”等字都是匈奴—突厥语词“龙”的译音,“朐”、“驹”、“居”、“局”则是阿尔泰语系中表示“河”的同源词。
参考资料
“满洲里”和“胪滨县”不是一回事.环球网国内.2024-11-19
胪滨县.国学大师.2024-11-19
胪滨县.求闻百科.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