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高射炮(8.8cm Flak18/36/37/41)是由德国克虏伯公司的子公司设计和测试完成的高射炮。
88毫米高射炮使用单管枪管,并覆盖有金属外套,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批量生产。原型于1932年完成,并于1933年在德国投产。在1941年7月的北非战场上,“埃尔温·隆美尔”隆美尔的部队遭到英军的攻击。为扭转劣势,隆美尔下令将12门88毫米高射炮临时改装成轮式反坦克炮。在3天的作战中,英军损失坦克91辆,而隆美尔部队只损失12辆。截至1945年,总计19650门的88毫米高射炮被制造出来。
由于设计时是作为防空武器,88毫米高射炮拥有很高的射速, 有时候一阵排炮就能击退几十辆坦克, 再加上射程较远, 使得炮兵们在对付坦克时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战斗中,88毫米高射炮以优异性能和实战战绩让人熟知,并且还能换装成坦克炮和坦克歼击车火炮。
发展历史
研制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飞机在1911年意大利占领利比亚期间首次用于军事行动。这些飞机的使用数量有限,主要用于侦察,但也用于进行原始的轰炸袭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被大规模采用来扮演各种角色。对抗敌机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己方战斗机掩护。尽管如此,地面部队经常暴露在敌人的轰炸袭击或侦察机之下,而侦察机可用来识别防御中的薄弱环节。
为了抵御空中威胁,大多数军队最初重复使用各种火炮,有时是旧炮,甚至缴获的枪支,并将其改装为简易防空武器。这涉及使用放置在临时支架上的普通火炮,使它们能够有足够的高度向天空开火。这些早期的尝试本质上是粗糙的,几乎没有机会真正击落敌机。战败后,德国被禁止采购大多数类型的新武器。尽管如此,克虏伯公司还是开始与瑞典博福斯公司合作开发一种新枪。最初的设计是75毫米型号。在原型阶段,军队要求拥有一种性能显著。设计师们重新开始,使用了88毫米口径。
在西线,使用这些临时搭建的简陋装置通常被证明是无效的。需要专用高射炮。尤其是德国人,由于资源不足、生产能力有限,缺乏战斗机。德国人很快就开始研制这种武器。他们注意到改装后的火炮口径太小(任何小于77毫米口径的都被认为是不够的)并且需要大大提高速度和射程。另一个必要的改变是彻底重组指挥结构,将防御和进攻空军部队统一为一个组织单位。这是在1916年底实施的。这意味着高射炮将与普通炮兵部队分开。
1916年,搭载有高射炮的卡车开始出现在前线。这些车辆在坚实的地面上具有相对良好的机动性,但由于地形复杂,西线的条件通常不适合此类车辆。随着更好的高射炮设计的发展,它们增加的重量基本上阻止了它们安装在移动卡车底盘上。相反,为了机动性,它们被放置在专门设计的四轮拖车上,通常由KDI火炮牵引车牵引。
研制历程
20年代末,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被严格限制研发新型军事装备。但德国人的野心并未收敛,开始研制新式武器,预测到轰炸机将会向飞得更高、更快的趋势发展后,便想推出一种大口径、高射速、杀伤力强的高射炮以备后用。于是其采取了“曲线研制”的方式,将其设想方案秘密交给瑞典的克虏伯子公司进行研发。克虏伯与瑞典博福斯军火制造商合作。克虏伯拥有博福斯约三分之一的股份。
由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飞速发展,设计师们预见到由于轰炸机飞得越来越快、 越来越高, 高射炮兵们必须打出连发炮弹,才有命中的机会。 于是他们给这种高射炮设计了一种精巧的 自动供弹装置, 使之拥有相当高的射速。当高炮发射产生后坐力时,弹簧装置会自动打开炮栓, 弹出炮管,并装人新的炮弹。装弹手只需把炮弹放在炮架上即可。
驻瑞典博福斯公司的克虏伯工程师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研究新型高射炮。1931年,克虏伯工程师回到德国,开始秘密设计。到1932年9月底,克虏伯交付了两门火炮和10辆拖车。经过一系列的射击和驾驶试验,这些火炮被证明非常令人满意,经过一些小的修改,于1933年以8.8厘米Flugabwehrkanone(简称:Flak18)的称投入使用。使用数字18是为了误导法国和英国,让他们相信这实际上是一种旧的设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在20世纪30年代投入使用的其他德国开发的火炮上非常常见。纳粹上台后也正式采用了同样的8.8厘米枪。1934年,阿道夫·希特勒谴责《凡尔赛和约》,并公开宣布德军重新武装。
为了使这种火炮具有足够的毁伤力,克虏伯的设计师们采用了88毫米大口径,使之拥有超远射程,向空中发射可以达到1.035万米的高度,如果用于平射,威力更是大得惊人。它有个托架支撑,即使在不平坦的路面上,也可以迅速将炮身调至水平。 炮兵通过转动炮座附近带柄的两个轮子可以提升炮管或者使炮管朝两边移动。 当这种高炮防空时,操纵轮柄的炮手可从瞄准显示器上获得指令。这些指令是从附近的火力控制中心传来的。在典型的沙漠战中,炮手们依靠的是指挥官的口头命令。
名称由来
Flugzeugabwehrkanone的缩写意思是“高射炮”,是八十八式的最初用途。在英语中,“flak”是地面防空火力的通用术语。
装备历程
克虏伯设计了88毫米高射炮,为其制造了大约200个拖车外,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批量生产。
88毫米高射炮首次于1936—1939年在西班牙内战中服役,它是德军时装备数量最多的高炮,和105毫米及108毫水高炮组成对空防御网。
1936年,德国计划把88毫米高射炮装备在坦克上,也就是“虎I”式坦克。“虎I”式坦克上的88毫米KwK 36坦克炮采用整体炮管,其精度和射程常常对盟军坦克造成“一击必杀”的效果。德国人还设计了一款88毫米PaK 43反坦克炮,第一批于1943年底下线。它很快就被广泛认为是当年战争中表现最佳的反坦克炮。1938年,德国陆军兵器局提出了对88毫米Flak 18型高射炮进行适度改装,以使其能够用于地面作战的要求。在对炮架和装甲防盾等细节都做出改动后,为了提高这种特殊用途88炮的机动性和快速交战能力,有关方面又开始考虑为其配备自行式底盘。1938年秋冬之际,戴姆勒-奔驰工厂一共完成了10辆安装在Sd.Kfz.8半履带车底盘上的自行式88炮。车体得到了装甲加强,车身后的基座式平台用于安放一门88毫米Flak 18高射炮,其后方固定着可以容纳18发炮弹的弹匣。
88毫米PaK 43炮后来经过修改,装备在“虎II”式坦克上。这款令人恐惧的坦克设计可携带40发高爆弹和40发穿甲弹,1944年初它首次在东欧前线现身。
到1938年底,已有约2313门。1939年,生产的枪支数量仅为487门,到1940年增加到131门。从此,由于对高射炮的需要,产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增加。1943年2月7日,阿道夫·希特勒命令把88毫米高射炮安装在坦克上,火炮装置在固定的后置全封闭战斗室内,方向射界28度、高低射界-8度~+14度,可携带50枚炮弹,这就是象式重型驱逐战车。
1941年生产了约1861门,1942年生产了2822门,1943年生产了4302门,1944年生产了5714门。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德国工业状况混乱,1945年前三个月却生产了约1018门。总计19650的88毫米高射炮被制造出来。
基本设计
整体设计
88毫米高射炮使用单管枪管,并覆盖有金属外套。枪管本身长约4.664米。火炮换热器放置在枪管上方,而反冲气缸放置在枪管下方。射击时,后坐行程最长为1050毫米,最短为700毫米。
炮闩
88毫米高射炮有一个水平滑动的半自动炮闩。每次射击后,缺口都会自行打开并弹出弹壳,使操作人员能够立即装载另一发子弹。这是通过添加弹簧圈来实现的,弹簧圈在射击后被拉紧。这提供了在与地面目标交战时高达每分钟15发的良好射速,在与空中目标交战时高达每分钟20发的射速。如果需要,可以脱离半自动系统,并手动完成弹药的整个装载和取出。虽然有些枪配备了撞锤以帮助装弹,但有时会被车组人员拆除。
远瞄准镜
88毫米高射炮配备了伸缩式火炮瞄准器。具有4倍放大倍率和17.5°视野。1公里处的视野宽达308米。初速840米/秒,对地面目标最大射程15.2千米。最大高度射程为10.9千米,但最大有效射程约为8千米。
弹药
88毫米高射炮可以使用一系列不同的弹药。包括9.4公斤的重型高爆弹,配有30秒定时引信。可以用来对付防空目标和地面目标。用于防空作用时,增加了定时引信;9.5公斤标准反坦克弹。其速度为810m/s,可在1公里处击穿95毫米的30°角装甲。在2公里相同角度下,它可以击穿72毫米的装甲。
运输系统
88毫米高射炮使用两轮小车移动,前部由带有单轮的小车组成,而后部小车由单轴上每侧各一对轮子组成。两者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前部小车有7个横向板簧,后部有11个横向板簧。两者的车轮直径相同,均为910毫米。这些还配备了空气制动器。虽然这些装置应该在射击过程中被移除,但机组人员通常不会移除它们,因为如果需要的话,快速移动火炮更容易。
防护罩
早期,88毫米高射炮没有配备用于保护乘员的装甲防护罩。考虑到它的射程远以及其作为高射炮的预期作用,这在其早期开发中被认为是不必要的。1941年期间,大多数前线使用的88毫米高射炮都配备了1.75米高、1.95米宽的正面装甲盾。两侧放置了两个较小的装甲板(顶部宽7.5厘米,底部宽56厘米)。前板厚10毫米,两侧板厚6毫米。在大炮盾的右侧,有一个舱门,在与地面目标交战时,舱门会关闭。在这种情况下,炮手将通过遮阳板端口使用望远镜瞄准器。在与空中目标交战时,这个舱门是打开的。
人员配置
操作一门88毫米高射炮需要一名指挥官和名炮手,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固定位置和编号 指挥官 通过光学测距仪或依靠附近的观察哨测量出目标的射程后,命令炮手和 提升炮管的转动轮子,调整炮弹的熔线装置,使之在规定的距离爆炸,而负责把每发炮弹的弹头塞进熔线装置,负责把炮弹放置在炮尾, 关上炮栓, 按照上级命令开炮。 剩余的几位炮兵负责把炮弹传输。
性能数据
参数设计
技术特点
88毫米高射炮可以攻击堡和点目标,具备灵活性和较高射速(每分钟15-25发),在前线应用得十分广泛。用来保卫重要军事目标和后勤基地免受空袭。在前线,高射炮也用来执行其它战斗任务,例如攻击坦克和碉堡,掩护部队地面作战等,在海岸它们还可以攻击海上的目标,并阻止敌军登陆。
服役情况
采用国家
纳粹德国、芬兰、苏联、美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等装备有88毫米高射炮。
服役动态
法国瓦西尼
1940年5月17日,德国空军第38高射炮团第8重炮连从法国瓦西尼出发,经由公路向马勒方向前进,以执行在马勒以南占据阵地、以保护第2装甲师开进的任务。上午11时,在行经罗索伊的时候,炮连连长接到营部最新指示,要求他在罗索伊附近停顿,因为据称在邻近的蒙特科内附近出现了法国人的坦克。
之后,一支德军部队发来战报,法军坦克在朝蒙特科内推进过程中受阻于37毫米反坦克炮和地雷阵,但估计有可能会发动新一轮的攻击。第8重炮连遂把自己的两门88炮以及一门20毫米高射炮部署到了罗索伊以西的一处路障附近,当地位于蒙特科内以西5千米。布阵之际,炮兵连长接到了来自一架侦察机的信息:法军的坦克正在再次集结,很快就会采取行动。大约17时30分,德军的炮手看到了第一批法国坦克,坦克在大约3 000米远的地方现身,估计是正在蒙特科内行进。尽管距离很远,但88炮还是开火了。不过过远的距离放大了地形起伏的影响,这使得炮手无法有效观察弹着,法国坦克很快就消失在了小丘和洼地间,88炮的这一轮射击很不成功。接着,在接到步兵部队的相关报告后,4号炮紧急移往蒙特科内西南的一处既设阵地上开火,88炮的打击让其中一辆法国坦克“完全静止了”。另一辆坦克开始撤退,但仍处在88炮的打击范围内,在几次炮击过后,坦克开始起火,车内的弹药发生了殉爆,坦克燃烧得很厉害。
北非战场
1940年5月,埃尔温·隆美尔指挥的第七坦克师从比利时境内向敦克尔克高速挺进,中途遭遇英军的反冲击。面对英军的重型坦克,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无策。高炮连的88毫米高炮压低炮门向英军开火,眨眼间击毁英车九辆坦克迫使英军后撤。
从此,88术高炮成为隆美尔—张反坦克王牌。在北非战场,88毫米高射炮使英军丧胆。1941年6月的萨拉姆战役中.英军以近240辆坦克向德军占据的海尔法亚隘口发动进攻。当英军坦克接近德阵地时,经过伪装的88毫米高射炮显示威力射击击退英军。
东线战场
88毫米高射炮也成为德军反坦克力量的支柱。当德军在“巴巴罗萨·海雷丁”的节节胜利中初遇苏联红军的KV-1和T-34型坦克时,陷入了比在法国战场还尴尬的境地。这两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力是德军闻所未闻的,37毫米反坦克炮弹打上去就像搔痒一样。于是,德军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射炮。
柏林巷战
1945年4月26日,苏军第5突击集团军在施普雷河以北的主力进展缓慢,俄国人全天只前进了600米。但是施普雷河南岸的第9军却克服了党卫第24“丹麦团”战斗群的抵抗,跃进了3公里,开始靠近希特勒所在的“Z”区。希特勒暗堡这天可能更关心柏林西区施潘道的激战。在动物园高炮塔的128毫米重炮支援下,德军依然死死坚守着哈弗尔河大桥。加托机场连日来的战斗极为激烈,魏德林专门任命阿利波特?米勒空军少将防守此地。希特勒青年团和德国空军学员躲在飞机残骸后顽抗,哈弗尔河东岸炮兵(包括88毫米高射炮)给他们提供了支援,不断轰击冲上来的苏联坦克和步兵。
衍生型号
反坦克炮
由于88毫米高射炮的实战战绩和其优越性能,88毫米高射炮被改进先后作为了六号重型坦克的主炮(kwk36)、象式重型驱逐战车坦克歼击车的主炮、猎豹坦克歼击车的主炮(Pak43/3L/71)虎王式重型坦克的主炮(KwK43L71)和Pak4388mm反坦克炮。
由于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出色表现,德军决定进一步发掘它的潜力,在其基础上研制出专门的反坦克炮。40年军方责成克虏伯和莱茵钢铁公司展开竞争设计。最初的目标是要求生产一款反坦克能力出众的高炮,但是由于高射炮和反坦克炮之间的战场要求实在差距太大,两公司生产出了完全不同的火炮。莱茵金属的产品更接近高炮,定名FlaK41。克虏伯的产品更像反坦克炮,经过改型后定名为PAK43。PAK43装在一个四脚座盘上,可以环向射击。据报告,它有过击毁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记录。
Flak36 88毫米高射炮
北非战争初期,德军缺乏一款能够有效对付英军步兵坦克的强力反坦克炮,克虏伯公司的Flak3688毫米高射炮经常作为对地反坦克武器使用,却获得了意料之外的丰厚战果。尽管如此,相比其他国家的同类火炮,Flak36的防空能力并不特别突出,甚至不如意军的90/53M1939高射炮。该炮主要装备第135防空团和其他空军独立防空营,跟随德军参加了北非战场的历次重大战役。
Flak41 88毫米高射炮
莱茵金属开发的改进型88毫米高射炮,将炮口初速提高到1000米/秒,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射程。1943年初少量装备空军防空营,实验性地投入突尼斯防空战。
博福斯M1929式75毫米高射炮
是瑞典博福斯公司在德国克虏伯公司工程师的帮助下研发的一种高射炮,是有名的德国88毫米高射炮的远亲。抗战初期,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是国民革命军防空部队宝贵的“大家伙”,参与布防南京,后来又一直拱守陪都重庆。
综合评价
反坦克炮是一种被动式的防御武器,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将其预先布置在敌坦克可能经过的地点,待敌上门。但埃尔温·隆美尔逐渐摸索出一套把88毫米高炮作为主动性攻击武器使用的方法。(国防科技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Flak18/36/37系列88毫米高射炮以优异性能和实战战绩世界闻名,并且还能换装成坦克炮和坦克歼击车火炮,在战场上给盟军和苏联红军装甲部队造成惨重损失。(中国小康网评)
由于设计时是作为防空武器,88毫米高炮拥有很高的射速, 有时候一阵排炮就能击退几十辆坦克, 再加上射程较远, 使得炮兵们在对付坦克时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环球军事 评)
参考资料
8.8cm FlaK 18 / FlaK 36 / FlaK 37 (German 88).militaryfactory.2023-12-19
8.8 cm Flak 18/36/37/41.militaryhistorynow.2023-12-19
北非战场超级坦克杀手:德军88毫米高炮一族.新浪网.2023-12-21
制胜未来,战争想象力不可或缺.光明网.2023-12-18
外型优美酷似一件艺术品,射高可达2万米,U2都能打下来.《小康》杂志.2023-12-18
8,8 cm Flak 18, 36, and 37.panzerworld.2023-12-19
揭秘二战德军88毫米炮:盟军噩梦 外号"反一切炮".人民网.2023-12-19
迫击炮:抗战中屡创传奇.人民网.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