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
陈志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ADS部核数据研究室主任。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做博士后,任讲师。
2005年7月至2008年8月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德州农工大学 University)回旋加速器研究所工作,任 Research Associate。
2008年8月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资格,在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0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
2011年9月起任ADS部核数据研究室主任。
主要研究成果
1. 1998年至2003年,负责完成兰州市放射性束流线(RIBLL)终端气体电离室、大面积中子阵列探测器研制、用于肿瘤治疗的PET成像实验研究。6He奇异核结构及反应动力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证实了6He晕核结构。
2. 2003年至2005年,参加了北京大学中子球探测器的研制与测试工作,并开展了丰中子核18N、19N的beta缓发中子发射实验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在PRC上发表。独立发展了多线程、实时在线显示的数据获取和分析系统软件,在NIMA上发表。
3. 2005年至2008年,在美国TAMU开展费米能区重离子反应动力学、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液汽相变、超重核合成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工作。利用Fisher模型和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相变理论确定了描述核物质相变的自由能和序参量的关系,找到了非对称核物质相变同位旋依赖性的实验证据,并预言了可能存在的物理规律,PRL101,122702(2008)。
4. 2008年利用中能重离子碰撞实验结合AMD理论模型计算研究核对称能,在PRL、PRC、NPA等发表相关成果。
5. 2011年承担中科院ADS先导智能专项任务,建立了我国的中高能质子束实验终端,国内首次实现了加速器驱动的几MeV至几百MeV宽能量范围的白光中子能谱飞行时间法测量。开展了ADS关键核素的中子核数据宏观基准检验。
承担科研项目
1. 基于颗粒流的ADS新型靶堆系统集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2011.1.1-2018.12.31,1000万,主要参加者。
2. 散裂靶专用数据评估与关键核数据测量,中科院ADS先导智能专项,2011.1-2016.12.31,1800万元,主持。
3. 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质量精确测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1.1.1-2014.12.31,230万元,已结题,主要参加者。
4.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非对称核物质相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1.1-2013.12.31,45万元,已结题,主持。
5. 中高能重离子核反应相关研究,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2011.1.1-2013.12.31,200万元,已结题,主持。
6. 中高能重离子核反应相关研究,中科院“西部人才计划”项目,2009.1.1-2011.12.31,100万元,已结题,主持。
7.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非对称核物质相变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4.5万元,已结题,主持。
代表论文
1. S. Zhang, Z. Chen*,et al., Measurement of leakage neutron spectra for Tungsten with D-T neutrons and validation of evaluated nuclear data, Fusion Engineering and 设计 92 ( 2015) 41-45.
2. R. Han, R. Wada, Z. Chen*, et al., Fast neutron scattering onGallium target at 14.8 MeV, Nuclear Physics A 936 (2015) 17-28.
3. Z. Chen, et al., Isoscaling and the symmetry 能量 in the multifragmentation regime of heavy-ion collisions, Physical Review C 81, 064613 (2010).
4. A. Bonasera, Z. Chen, et al., Quantum Nature of a Nuclear Phase Transi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1, 122702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