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裂
裂蹄病是猪的一种常见蹄部疾病,其特征包括蹄匣缩小、蹄擘角质层裂开以及局部疼痛和卧地少动。这种疾病的发病率约为4%至5%,对猪的影响范围广泛,轻则影响食欲,重则可能导致淘汰甚至死亡。如果病情恶化,还可能引起化脓性真皮炎
病因
季节因素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加之粗糙地面的摩擦,使得猪蹄壳变薄脆弱,从而出现裂缝。
圈舍因素
现代化猪舍的地表通常使用方砖和水泥铺砌,这些材质坚硬粗糙,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中,猪长时间在这种地面上行走,会加速裂蹄病的发生。
品种因素
国内外研究显示,裂蹄病主要发生在经过高度选择培育的瘦肉型品种和品系中,尤其是四肢纤细的猪种,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生长迅速、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容易患上此病。
营养因素
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
饲料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会导致蹄底裂开。
缺乏硒元素
缺硒会引起足部畸形、脱毛、关节炎等问题。
慢性氟中毒和缺锰
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蹄部异常变形,其中缺锰时多表现为横向裂纹。
缺锌
缺锌会使蹄部呈现裂纹或侧面裂纹。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导致软骨病、肢体不正和关节炎肿胀,进而使猪的肢蹄承受压力不均匀,增加裂蹄的风险。
生物素缺乏
生物素缺乏会降低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导致蹄壳龟裂,蹄横裂,脚垫裂缝并出血,有时还会伴随后腿抽搐、脱毛和炎症等症状。
症状
裂蹄病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以及次年的1月份,其中12月最为严重。患病猪主要是待配或初配的后备公、母猪,尤其是在采用水泥、方砖铺设地面的现代猪舍中饲养的猪群发病率更高。猪只主要表现出蹄裂症状,伴随着局部疼痛、行动不便,长期卧地不动可能会继发肌肉风湿。若病情持续较久,蹄部皮肤可能会被磨破,形成局部脓肿。轻微病例可能影响配种或妊娠期间的正常活动,严重情况下,猪只可能因为逐渐消瘦而被淘汰或死亡。蹄壁失去光泽,出现纵向或横向的裂隙,猪常常会出现多肢蹄裂的情况。当裂隙尚未达到真皮深度时,不会影响行走能力。但如果涉及到真皮并且有感染,则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跛行。当蹄尖壁裂时,猪会用踵部支撑体重,如果前肢两侧都出现蹄裂,那么猪就会用腕部着地来支撑身体重量。详见图4-17、图4-18所示。
诊断
通过分析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初步诊断裂蹄病。在确诊之前,应先排除口蹄疫的可能性。
预防
预防裂蹄病的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此外,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有机微量元素,如有机铜、锌、锰等。
治疗
控制裂蹄的发展
为了控制裂蹄病的发展,需要注意保持蹄部湿润,避免在硬质地面上运动。改善圈舍结构,确保水泥地面具有适当的光滑度和倾斜度(不超过3度),地面没有尖锐物体和积水。让猪能够接触阳光,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
添加营养成分
在饲料中加入生物素、复合多维和硫酸锌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猪的免疫力。
局部护理
对于已经干裂的蹄壳,每天涂抹一到两次鱼肝油,有助于滋润蹄壳,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建议给发病猪只每天喂食约0.5千克胡萝卜,并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的脂肪,这对快速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防治继发感染
在运动场入口处设立脚浴池,池内注入0.1%至0.2%的甲醛溶液,用于治疗发病猪只,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已经出现裂蹄的猪,经过消毒处理后,可以用氧化锌软膏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是因为蹄裂、蹄底磨损等原因引起的继发感染,导致肢蹄发炎肿胀,可以使用青霉素、发福定、鱼石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参考资料
引起猪蹄部开裂、流血、肿大的3种疾病,怎么鉴别?.引起猪蹄部开裂、流血、肿大的3种疾病,怎么鉴别?.2024-11-06
猪蹄裂是什么原因,这些不能忽视,否则养猪场利润就没有了!.百家号.2024-11-06
母猪越来越多患上蹄裂病,我们需要关注这个问题!.百家号.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