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甘谷第一中学

甘谷第一中学

甘谷第一中学(NO.ONE MIDDLE SCHOOL OF GANGU IN GANSU PROVINCE),简称甘谷一中,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城关镇南关街126号,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校长为蔺世全。

甘谷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宋梓于1925年创办的“伏羌县立中学”。1942年,学校由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1944年,学校改称“甘肃省立甘谷中学”。1949年8月,学校改名为“甘肃省甘谷中学”。198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省属重点中学,命名为“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1999年,学校完成初中分流,成为高中。2017年11月,甘谷第一中学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2024年高考中,该学校有6名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

甘谷第一中学占地126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有教师289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9人,在校学生3049人,教学班57个。学校曾获“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德育示范学校”、省级新课程实验“先进学校”、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等称号。

历史沿革

甘谷第一中学的前身是邑人宋梓先生于1925年创办的“伏羌县立中学”。1942年,学校由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1944年,学校改称“甘肃省立甘谷中学”。1949年8月甘谷解放,这所学校直属省教育厅领导,命名为“甘谷县中学”。1956年,学校从城内南街旧址迁往南关新址。198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省属重点中学,命名为“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1982年,学校被命名为甘肃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1999年,学校完成初中分流,成为高中。2000年,学校被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2002年,甘谷第一中学被省教育厅评估确定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0年,甘谷第一中学学生赵同乐以理科657分的成绩列甘肃省全省理科77名,全县第一名。2017年11月,甘谷第一中学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2024年高考中,甘谷第一中学有6名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

办学条件

学校规模

甘谷第一中学占地126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在校学生3049人,教学班57个。

师资力量

甘谷第一中学有教师289人,其中中小学正高级教师6人,中小学高级教师93人,中小学一级教师158人,研究生8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9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20人。

硬件设施

甘谷第一中学校内有全省独特的中学古籍图书馆——子材图书馆一座,馆藏明、清、民国版古籍藏书18000余册。

课程改革

2022年,甘谷一中教育教学研究室成立大会召开。会上,甘谷一中校长指出,七大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和全体成员要秉持“奋斗者为本”的理念,按照学校提出的“三零六带十二抓一融合”的工作要求狠抓任务落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做好教研室启动后的各项工作。要团结协作,通力配合,集团队之力在新旧高考转轨之际着力研究新高考,落实新举措,在学生生涯规划、课程重组、选课走班、学科素养、综合评价等方面为师生提供有益指导。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我校在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上的不足和问题,切实发挥“教研促教学、教研提质量”的作用。

七大教研室一是要明确思路方向,制订切实有效的计划措施,让学校新高考教学更加焕发青春活力。二是要认真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2020版新课标,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上。三是要注重情境设置,将教学内容、训练题目、检测试题完全放在情境化背景下进行。四是要引导教师做好“三次备课”(即自主备+集体备+反思备),突出课时教案实用性,杜绝“一次成型”。五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学生学科素养,尤其注重高一高二学生的培训、领悟、提升。六是要着力将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任务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收获,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确立和教师引导作用发挥的关系,最大限度增强学生获得感。七是要完善教学中的有益方面,渗透开学初强调的四个教学要点,即将精英教育和菁英教育相结合、以学定教、全科阅读、单元化(综合化)教学。八是要高度重视学生“思(即思想品德)、学(即学业水平)、身(即身体健康)、艺(即艺术素养)、劳(即劳动技能)”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九是要重视发挥导师制对教学的引领,做好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成长向导。十是要在研讨交流上做好文章,开展好校内外交流和线上同课异构等活动。

2024年4月,甘谷一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4月1日上午,学校全体师生开展了以“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共青团员代表发表了国旗下的讲话,号召全体青年学子切实把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铭记于心,将自身的成长成才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4月2日,各班召开了“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班会,班主任和学生代表通过观看视频、主题宣讲、分享心得体会等方式,引导全体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全体学生向家长发出了“弘扬孝道文化 文明追思祭扫”的倡议。4月3日下午,校团委、政教处组织部分学生参观了甘谷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并赴天门山祭扫王兰轩、马健元两位已故老校长墓。

2024年5月12日,甘谷一中举办了以“加强专业化学习交流,提升精细化管理质效”为主题的2024年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与发展论坛。“四新”背景下,班主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内外社会生态和教育生态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导致班主任工作很难满足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多方要求。二是多元社会文化形态和价值取向对班主任工作提出巨大挑战。三是班主任整合多方面教育信息、资源、力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四是班主任工作研修和自我提升的不足带来的本领危机越来越大。

面对挑战,甘谷一中全体班主任要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外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政教处要统筹三个级部管理人员,精选材料开展常态化班主任业务培训,强化“四新”背景下专业化班主任团队建设,实现更深层次的班级管理,在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养成教育、学生生涯指导等方面持续发力、见行见效。要加强班主任业务自修,在继续发扬崇高敬业精神的同时,纠正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的偏差,准确领悟并执行学校和级部的工作思路、要求,统筹好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实现减负增效。要主动求变、因时而变,及时吸收借鉴省内外兄弟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按照“传承、借鉴、完善、提升”的总体思路,形成“四新”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角色、新举措”,持续开创新时代班级管理新局面。

办学成果

学生成果

甘谷第一中学2000届学生门永林的环保小论文曾获教育部等单位联合颁发的科技发明奖。在201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甘肃省赛区)中。甘谷一中、二中、四中14名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杨洋、张效文、田丽洁、陈昕龙、王毅博等5名学生荣获二等奖,王金龙、冯冬梅、汪辉辉等9名学生荣获三等奖。其中,14名获奖学生中,有11名为甘谷一中学生。

2021年度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学科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成绩揭晓,甘谷一中参赛学生40余名进入决赛的学生中共有2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1人获得全国二等奖,13人获得全国三等奖,1人获得省级一等奖。其中高三子材班学生王乙凡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省级一等奖,高三(1)班学生王子凡在生物学奥赛中名列全省第11名,获得全国一等奖。在202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甘谷第一中学高三级子材班李旭升同学代表甘肃省参加了本次决赛,最终以优异成绩获得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铜牌。

升学情况

甘谷第一中学高考上线人数逐年上升,2000年达318人。2010年,甘谷第一中学学生赵同乐以理科657分的成绩列全省理科77名,全县第一名。二人进入全县理科前三名,一人进入全县文科前三名。2011年高考,甘谷一中不含术科的二本上线人数为889,应届上线率38.9%,往届上线率61.7%,应、往届上线率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计入术科的二本上线人数921人。重点上线人数370人,比去年增加24人。全县理科前10名甘谷一中有7名,全县文科前10名中,甘谷一中有8名。从2005年以来,连续8年上线总人数和各类上线率名列全县第一,全市前4名。

2016年,甘谷第一中学高考实现了“四个突破”:一是总上线人数实现新突破,在连续三年突破千人大关的基础上,2016年达到1169人,占全县总上线人数的49%;二是全省前百名学生的培养实现新突破,王军强高考名列全省理科40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三是精尖学生培养实现新突破,理科囊括全县前三名,文科夺得全县前两名,600分以上43人,比去年增加了36人;  四是应届上线人数、上线率实现新突破,应届上线665人,上线率78.5%,其中重点上线419人,上线率50%。

在2018年高考中,甘谷第一中学一本上线669人,二本上线1364人,学校汪思妤、丁丽萍、李娜三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甘谷第一中学高考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取得较大突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连年突破1000人大关,每年都有学生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录取。2019年高考,学校理科600分以上者20人,文理科550分以上者157人,全县文理科前三甲学校独占4人,14人进入全省前1000名,一本上线785人,二本上线2089人,开启了二三本合并后上线人数的新纪元。移晶同学以598分夺得全县文科状元,姚沐青同学以654分夺得全县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

2020年,甘谷第一中学学子在高考中包揽全县理科前十名,7人进入全县文科前十名,5人进入全省理科前300名、11人进入前500名。全县文理科600分以上55人中我校占48人,较去年净增28人。张子奇同学以665分夺得全县理科状元,张文栋(656分)、赵伟(655分)分列全县理科二、三名;谢若凡(605分)、李岩(595分)分列全县文科二、三名。一本上线804人,首次突破800人大关;二本上线1825人(含术科)。中国民主同盟补习班一本上线254人,占全县往届生总上线人数的67%,实现了“低进高出”。在2021年高考中,甘谷县一中学生高考理科最高668,文科最高655。

在2022届高考中,甘谷第一中学王乙凡同学以666分雄踞全省理科第4名(全市第1名),王起云同学以658分斩获全省理科第16名,一本上线近800人,二本上线超过1700人,有2人被清华大学录取,1人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将近300名同学考入“双一流”高校。

2024年,甘谷一中2024届高三级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660分以上6人,650分以上15人,640分以上22人,600分以上84人。全省前1000名共20人,特殊类文化课上线602人,较2023年一本上线数增加100人,超出县一本指标9人,县指标完成率101.5%,上线率61.24%,较2023年增加11.7个百分点,上线率首次突破60%。文化课本科上线964人,较2023年增加39人,超出县文化课本科指标55人,县指标完成率106.1%,上线率98.07%,较2023年增加6.8个百分点。体艺类本科双上线25人,超出县指标9人,县任务完成率156.3%。本科总上线合计989人,上线率96.4%,较2023年增加7.3个百分点,超出县本科合计指标64人,县指标完成率106.9%。以2023年“双一流”实际录取情况预估,2024届“双一流”录取人数预计将突破230人,较去年增加59人以上。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较2023年有大幅提升,开创了甘谷一中新高考新纪元。

教师成果

1996年开始,甘谷第一中学教师撰写的二百多篇论文在有关报刊发表,学校结集编印3集。教师马铭鼎离休不离岗,他任教练的学校男女篮球队先后三次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连续两次获甘肃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比赛的冠军和亚军。

行政管理

校园文化

校训

敦行修业,尚志市立品。

学校校训为“敦行修业,尚志立品”。这一校训出于甘谷县历史名人巩建丰在清雍正四年任云南省提督学政时草拟的《滇南课士条约》,原文为“敦行潜修,尚志立品”。2006年,经社会各界人士推荐、综评、修改后作为我校校训,基本意思是在重视实践的前提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高远的志向,努力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办学理念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

办学思路

依法治校,质量强校,教改兴校,特色立校。

校风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守正创新。

学风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教风

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师表风范,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深的学术素养,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

精神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办学价值理念

奋斗者为本。

校徽

学校校徽中心的数字“1”和艺术字“中”代表甘谷一中,“1”也寓意NO.1,永争第一。数字“1”下面的年份为1925,是学校创立之年,寓意本校根植1925年。“1”上方的红日寓意学校发展蒸蒸日上,欣欣向荣。logo的外环分别书写甘谷一中的中英文全称,而整体以伏羲文化为背景,看似一副太极图,寓意“弘扬传统,教育兴县”,正合学校创始人宋子材创校之初在孔子庙校址所撰“文源幸勿忘羲祖,学府依然近圣居”之联。

校园活动

甘谷第一中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做为素质教育的灵魂,贯穿到各项活动中。学校开展“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和心理咨询活动;每学年举行一至二次的学雷锋社会公益劳动、军训、栽种责任树、法制讲座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国防意识、环保和法制观念;定期出刊和举办学生文学期刊《春晓》和书法展览、文艺演唱会;学校以篮球传统项目为龙头,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

校园环境

甘谷第一中学校园有集中连片绿化区近25亩,有穿插点缀在各功能区之间的绿化带、花坛等近10亩,栽植各种树木150余种近1000棵,有各种雕塑20座。校园内草坪碧绿,松柏苍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知趣廊

位于五四花园东侧,与智慧廊相对而立,全长50余米,内设休闲座椅及学校主旨文化、高中各学科主题文化展板36面。“知趣”,取领悟新知、涵养志趣之意。

智慧廊

位于五四花园西侧,与知趣廊相对而立,全长50余米,内设休闲座椅及高中各学科主题文化展板36面。“智慧”,取增强聪明才智、培养理性思维之意。

厚德亭

位于子材楼下,取《周易风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意。

锦跃亭

位于学校中心广场西侧花园,取鲤鱼跳龙门、学子登金榜之意。

三省廊

位于学校中心广场孔子像东侧,与九思廊相对而立,语出《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句,取义师生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慎独自律,修己安人。

九思廊

位于学校中心广场孔子像西侧,与三省廊相对而立,语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句,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仁曜亭

位于学校立品楼小广场东侧,与曜然廊相连,与悦读亭相对而峙。曜,寓意日、月、星三光汇聚,同耀。仁曜,取仁者昌耀之意。

曜然廊

位于学校立品楼小广场东侧,与仁曜亭相连,与卓翌廊相对而峙。曜然,取红日喷薄而出、光芒照耀大地之意。

悦读亭

位于学校立品楼小广场西侧,与卓翌廊相连,与仁曜亭相对而峙。悦读,既读书之乐,古人有“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之句。

卓翌廊

位于学校立品楼小广场西侧,与悦读亭相连,与曜然廊相对而峙。卓翌,取追求卓越、日胜一日之意。

沁心亭

位于尚志楼小广场西侧,与敏行亭相对而峙。沁心,取求得新知,沁人心脾之意。

敏行亭

位于尚志楼小广场东侧,与沁心亭相对而峙。敏行,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之句,取义师生要行动迅捷、行胜于言。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在2024年的高考中,甘肃天水市出了9名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而9名清北生中,有6名来自一所县级中学甘谷一中。

参考资料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爱企查.2024-09-05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24年部门/单位预算公开情况说明.甘谷县人民政府.2024-09-05

甘谷一中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谋划部署活动侧记.甘谷一中微信公众号.2024-09-05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央广网教育.2024-09-05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5

【“县中崩溃”背后,....新浪微博.2024-09-05

甘谷县第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办学品位.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5

甘谷一中:以党建工作为引领 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图).甘谷县融媒体中心.2024-09-05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甘谷一中召开教育教学研究室成立大会.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6

缅怀革命先烈 立志成才报国|甘谷一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6

【加强专业化学习交流 提升精细化管理质效】甘谷一中开展2024年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发展论坛.甘谷一中微信公众号.2024-09-06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甘谷学子创佳绩.甘谷县人民政府.2024-09-06

【喜讯】甘谷一中学子在2021年奥林匹克竞赛中再创佳绩.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6

热烈祝贺我校2024届高三级子材班李旭升同学在202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以优异成绩荣摘CMO铜牌. 甘谷一中微信公众号.2024-09-06

甘谷一中两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图).天水在线.2024-09-06

【喜讯】甘谷一中三名学子被清华大学录取.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6

【喜报】甘谷一中2020年高考喜报!.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6

2021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考喜报:理科最高668,文科最高655!.百家号.2024-09-06

【集智聚力 同心求进】甘谷一中召开2022届高考分析总结暨2023届高考备考交流研讨会.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6

【筑梦高三 盛启芳华】甘谷一中2025届高三级隆重举行一轮复习启动暨励志赋能教育大会.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5

甘肃站 | 天津大学“掬北洋星火,念母校深情”回访中学母校招生宣传实践活动.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