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梅绢

梅绢

梅绢(公元前228-公元前200)出生于梅港。秦吞并六国时,梅鋗跟随勾践的五世孙到南海(今广东南雄市),定居台岭。

梅绢跟随越王无缰(勾践的五传孙)经醴陵市到南海(今广东省)定居台岭。秦末天下大乱时,他在台岭地区招募青年壮士,扩大队伍,并修筑“梅将军城”作为军事要塞。梅绢因助刘邦破秦有功,被封为十万户侯。在刘邦讨伐项羽时,他再次率军响应,助刘邦灭项羽。后刘邦登基,封他为二十万户长乐侯,封地包括粤北韶关市梅州市和半个清远市以及湖南省郴州市衡阳市江西省赣州市等地。汉高祖六年,梅鋗奉命征讨南越国,因中埋伏战死沙场,遗体葬在大庾岭。为了纪念梅鋗,将士们在梅岭下建了梅将军祠,并把台岭改称为梅岭。

史料记载

据县志记载,梅绢的祖先是越王勾践的直系后裔。为了躲避楚国的迫害,逃到丹阳市(今江苏省)奉里乡梅里居住,改姓梅,后来,梅绢的父亲又从丹阳梅里迁徒到余干县安乐乡(后人为纪念梅绢大将军,改名为梅港街)定居,梅绢就出生在梅港。

传说梅绢出生时,天空突然大变,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一时飞沙走石,一阵霹雳过后,梅绢呱呱落地,尔后云散天开,雨后斜阳,晴空如洗,乡人奇之。

梅绢生得虎背熊腰,魁梧英俊,臂力过人,从小还练得一手打弹弓的本领,不管多远多高的鸟,百发百中,而且有一箭双雕之本领。

梅王跟随越王无缰(勾践的五传孙)经醴陵市南海(今广东省)定居台岭。台岭今大庚岭,因远望山峰平中石台,故称台岭。台岭山下有一条河名叫浈江,南流入广东的南雄市,再经韶关市流入北江,流入广州市汇入珠江,流泻大海。由于地势非常险峻,台岭就成为军事要塞。梅绢察看地势,就在溪水之源头修一座城,重兵把守,当地百姓称之为“梅将军城”。

秦末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吴广起义的风暴席卷全国,胸怀大志的梅绢就在台岭地区招募青年壮士,扩大队伍,操演士卒,乘机而动。当地有个名叫庚胜的义士兄弟俩拥众数千,据山为主,因仰慕梅绢之名,情愿引众归属。梅绢大喜,拜庚胜兄弟为副将,分别把守台岭的两座山岭,岭南地区的壮士纷纷投到梅绢部下,梅绢声势日趋壮大,威振一方,在岭南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在反暴秦的战斗中,梅绢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指挥若定,攻城掠地,奋勇当先。他关心爱护部门将士,深受百姓爱戴。

梅绢,现韶关市南雄人(见班固汉书》),与刘邦项羽等并称十八王侯(见司马迁史记》)。功绩如下:

“新怀王元年九月(公元前207年2月),粤北梅绢聚水兵数千于台岭,攻秦横浦关,拔之。十月,梅绢率军攻赣邑,拔之。闻无瑶已将兵破石城,吴下吉安县,乃引军西行,与秦兵战于郴城,大破之。攻衡阳市,与秦军大战于土城,大破之。十一月,梅绢率兵万余人,进湘潭市,与秦战株洲市,大破之。助吴苪南北并力攻长沙市,苦战三番,终拔之。至此,长沙秦将死,秦军灭。。十二月,梅绢将兵二万五,取公安,过汉江,与共熬并力破荆州市。取新野县,拔邓州市,率三万军与刘邦张良并力攻南阳郡,下之,降南阳秦军五万兵。二年元月,刘邦军七万,张良三万,梅绢四万,从南阳西进,一路无不下者。至丹江,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清西陵。还攻胡阳,拔之。下浙川、降郦县。至武关,为五万秦兵阻。二年二月,刘邦,张良将兵攻武关,破之,收秦武关兵。梅绢将兵攻荆紫关镇,拔之;沿丹水上,拔商邑,降秦士卒。二年三月,刘邦,张良引军克商州区,梅绢将兵拔洛南县湘军三路挺进蓝田县,与秦关中锐师相对峙。当是时,咸阳市十万秦兵尽出,潼关五万秦军回救秦都区。于是,张良蓝田西,刘邦蓝田南,梅绢蓝田东,与秦三路军相对抗。二年四月,刘邦将兵与秦军战蓝田南,大破之,秦将引兵退守蓝关。张良将兵与秦军战蓝田西,未果。梅绢将兵与秦军大战蓝田东,历三战,大破之。梅绢收得胜兵与刘邦并力攻蓝关,拔之,杀秦守将。当此时,刘邦,梅绢引得胜兵助张良,围秦军于蓝田西,大破之。至此,关中咸阳潼关,秦将死,秦兵灭。秦赢子婴手捧始皇玺,率全族躬身而降,秦国灭为郡县”。(见新东方《楚本记》)

“梅绢功多,封十万户侯”,(见司马迁史记》)。

一年后,刘邦兴义师讨伐项羽,梅绢于横浦关(现南雄梅关)重披战甲,率粤北兵第一个响应刘邦,千里挥师,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助刘邦灭项羽。刘邦登基,封梅绢二十万户长乐侯,封地现在的粤北韶关市梅州市和半个清远市以及湖南省的郴州衡阳,江西省赣州市等。

梅王封地

据考查,梅州名字的出现与梅州古时两次为“梅王”封地有关。首次当在汉初。据清康熙《程乡县志》载:“梅州命名考,李士淳曰:曾见《粤东名贤志》:梅绢,浈水人,汉初,从高祖,破秦有功,封于粤,即今程乡(梅州)地。故号其水曰梅源,溪曰梅江,名其州曰梅州,皆以梅绢得名也。至今各乡祀神有梅溪公王意即其人。云俗不详其从,未遂以程俗多杨梅,故名梅溪。又以宋时状元王十朋史达祖,梅溪即十朋,皆习而不察,相传之误也。今考证以俟后之君子。”

另时县志主编,知县刘广聪亦指出:“县以程名,由程日文 之贤也。至名州,以梅,则人多不知为汉将梅绢食邑之故。然则其名梅也,以旌功也,其名程,以表德也。后之君子,盍三复于程梅之义乎!”

笔者认为,此《程乡县志》所载是准确的。李士淳梅州市名宦,明崇祯时解元,太子太傅,清顺治赐进士第翰林院编修,与知县刘广聪曾先后参与本县志编修并作序。所提供有关汉梅王分封史实,是无可异议的。但为立准立好,经笔者考证《史记·汉史》,梅绢年轻时虽随高祖破秦及项有功,但未能封侯,因为高祖及惠文二帝都是反对封异姓诸侯的。吕雉曾企图封其吕姓兄弟,亦遭强烈攻击和反对。因高祖生前曾与大臣们订过盟约:“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只有到刘启时平息“七国叛乱”后,为控制诸王,才开始分封异姓将帅为侯。公元前157年,刘恒病死后,汉景帝接位。前154年,刘濞联络楚王造反。汉景帝急忙委派太尉周亚夫,与36名将军率汉军主力去镇压吴楚的军队。梅绢就是这36名将军中的一个,他带兵追剿吴楚军队至闽粤边。结果吴楚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吴王在闽地被杀,楚王走投无路也只好自杀。汉景帝认真吸取了以往的教训,采取了许多限制削弱诸侯国的措施,一改过去不封异姓诸侯的做法,而论功行赏,把吴王原有的地域分为鲁江都二国,其周边地方亦重新调封,分封给了有功的将军们。时梅绢将军屯兵闽粤边,自然他就“封为台侯”(《广东新语》:“台者,大庾岭也,为入粤之门户”),受封了梅州市这块宝地。

参考资料

跨越千年的梅山文化之四梅山蛮的先人②.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12-02

第78期:探访梅关古道.潇湘文化.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