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旦
钟鸣旦(1959年10月-),比利时汉学家,莱顿大学汉学研究学士和硕士学位,现任天主教鲁汶大学汉学研究教授。他长期致力于欧洲汉学研究,尤其对十七世纪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士对欧洲文化的接受及反应有深入研究。钟鸣旦教授的代表作有《本地化:谈福音与文化》,以及《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等。他还与其他学者合作编辑多本书籍,并在国际刊物和书籍上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钟鸣旦教授曾多次来华访问研究,在中国各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讲学。
人物经历
钟鸣旦1959年10月出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1982年获莱顿大学汉学研究学士和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一年中国历史和哲学。1984年在莱顿汉学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并获莱顿大学汉学博士学位,1990年在法国巴黎塞夫尔中心获哲学和神学学士,并从1993年起任天主教鲁汶大学汉学研究教授至今。2003年当选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学术著作
其主要著作有:《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此书于1987年由香港圣神研究中心出版后,又于2002年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再版;《本地化:谈福音与文化》;《可亲的天主:清初基督徒论‘地’谈‘天’》;《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十七世纪中欧文化相遇为例》;《教会中的‘他者’:来自中国的教训》等,并与其他学者合作编辑多本书籍。同时,他还在国际刊物和书籍上发表了60余篇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如《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趋势》、《简论明末清初耶稣会著作在中国的流传》、《17世纪早期中国的圣经》、《晚明中国耶稣会与科学分类法》、《南怀仁的‘穷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