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成立于1955年5月。
委员会简介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成立于1955年5月,前身是1949年12月在广州成立的民革华南临时工作委员会。2021年7月广州民革进行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会,顺利完成政治交接;2022年5月,补选副主委一名。由6位同志组成了新任领导班子。
委员会理念
长期以来,广州民革广大党员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坚决拥护和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中发〔1989〕14号文件发表以后,广州民革开始了新的历程,在民革上级组织和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在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民革市委带领全市民革党员,紧紧围绕广州市的工作大局,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在参政议政、加强自身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和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进入21世纪以来,民革市委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提案的选题上一方面侧重选择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展与巩固爱国统一战线,与民革又有历史渊源,能体现民革特色的题材。另一方面则针对在广州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调研和撰写提案。2001年,民革市委在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作《以黄埔军校为龙头,把长洲岛建成广州市的城市宝岛》的大会发言,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年8月,广州市沈柏年副市长作出了“把长洲岛文化旅游风景区定位为历史文化保护区。逐年投入,循序渐进,坚持数年,把长洲岛建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宝岛”的重要批示。此外民革市委还向这次政协大会提交了《关于原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异地搬迁的建议》、《关于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实现环卫事业的重大改革的建议》等提案。在2002年的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民革市委会作了《遏制我市爱滋病的蔓延刻不容缓》的大会发言,提交了《为巩固我市“三年一中变”成果,建议重视解决在“穿衣戴帽”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护开发利用南海神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打造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亮点》等提案。这些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重视。民革市委会还以“直通车”形式向中共广州市市委主要领导建议:利用北江大堤“50年一遇”改造工程机会,引北江水济西南、芦苞二涌和白坭河,以改善广州的水环境。这项“引水济涌”的建议受到市委领导的重视。2003年,民革市委向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我市“镇改街”以来若干问题的调研与建议》、《建议举行纪念黄埔军校成立80周年活动》、《关于强化广州卫生河管理的建议》等多份提案。其中《关于强化广州卫生河管理的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近几年,民革市委先后向市政协提交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广州经济健康发展》、《采取切实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于修复粤军第一师纪念陵园的建议》、《改善大气环境,迎接绿色亚运》、《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推进我市和谐社会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提高我市青少年的道德水平》、《以仁威庙为切入点,营造西关旅游商贸圈》、《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我市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的建议》、《进一步加强我市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疫与控制》、《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我市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等提案。其中《采取切实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于修复粤军第一师纪念陵园的建议》、《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推进我市和谐社会建设》被评为优秀提案。
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与开展海外联谊活动方面,民革市委会认真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江泽民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精神,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任何分裂祖国的言行,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积极围绕一些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展与巩固爱国统一战线的问题开展参政议政工作和海外联谊活动,并先后接待了原国民党空军宿将容兆珍将军,由台湾省回大陆观光探亲的原黄埔军校同学,原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旧部代表团和一些台湾省老兵等。一些党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民革组织的特点和优势,以亲情、友情作为连接海峡彼岸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书信往来、电话联系、接待来访亲友,或通过赴台探亲、讲学、采风、举办书画展,或通过为“三胞”回祖国大陆投资穿针引线等作法,积极促进两岸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开展服务社会活动方面,民革广州市委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和各基层组织利用在教育界、医疗卫生界、财税金融界、科技界、文化艺术界等领域均有不少专业人才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群体作用,围绕广州市的三个文明建设,开办学校,开展经济咨询服务,送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和扶贫助学等社会服务活动。近几年,民革市委会和各基层组织先后在白云区、从化区、清远市、清新区、封开县、增城区等地的一些扶贫点开展送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和扶贫助学和捐款捐物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为普及9年义务教育,缓解海珠区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民革市委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中山院校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在海珠区的鹭江地段开办了一所以招收外来工子女为主的学校—博爱学校。该校已于2000年9月1日正式开学。
2003年5月份,民革市委参加白云区教育局公开竞投,在基层党员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承办汇侨中学的资格。这是一所“公有民办”小区配套学校。取得承办资格后,市委会成立了一个由民革广州市委会、白云区教育局、学校投资方及房地产商四方人员组成的学校理事会和一个顾问指导小组,分别负责学校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汇侨中学于2003年9月1日按时举行了开学典礼。
参考资料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概况.民革广州市委员会.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