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卡线条
纳斯卡线条(Nazca Lines)是秘鲁南部沙漠上发现的“地上图案”,也称纳斯卡地画,主要以笔直的直线和态射型为主,也有几何图型和动物图案,如蜂鸟科、卷尾猴、鱼、花卉等。这些线条有粗有细,粗的有几十米宽,细的只有40多厘米宽,大多数线条的深度在10厘米到15厘米左右。
纳斯卡线条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之间的纳斯卡文化所创造。1927年,一位秘鲁考古学家在纳斯卡周围山麓远足时第一次发现了这些线条,但他从地面较难看出图案。1939年6月22日,一位名叫保罗·科索克的考古学家无意间发现了纳斯卡平原上的这些神秘线条。
纳斯卡线占地约19平方英里,在20世纪40年代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994年纳斯卡线条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时,已确定了约30条。截至2022年,已知的纳斯卡线数量达到了358个。
历史沿革
形成原因
人类学家认为,纳斯卡文化(始于公元前100年左右,兴盛于公元1年至700年)创造了大部分纳斯卡线条。查文文化和帕拉卡斯文化比纳斯卡赛事文化更早,可能也创造了一些纳斯卡线条。沙漠地面覆盖着一层深锈色的氧化铁鹅卵石。古代人通过剥去顶部12-15英寸的岩石,露出下面颜色较浅的沙子来创造他们的设计。他们可能从小规模的模型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模型的比例来创造大型设计。大多数已知的地面雕刻都是通过仅从图形边缘移除岩石(创建一种轮廓)形成的,而其他地面雕刻则是通过从内部移除岩石形成的。由于沙漠中降雨量少、风力小、侵蚀少,这些地面雕刻几个世纪以来基本未受损坏。
发现过程
1927年,一位秘鲁考古学家在纳斯卡周围山麓远足时第一次发现了这些线条,但他从地面很难看出图案。然而,由于这些线条几乎无法从地面识别。因此直到航空出现后,它们才首次引起公众的注意。1939年6月22日,一位名叫保罗的考古学家无意间发现了纳斯卡平原上的这些神秘线条。起初,他以为这只是古代美洲原住民的灌溉系统,但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这些线条似乎可以组成一个特殊的形状,而其中最长的一个线条的指向,正是夕阳的方向,而这一天,正是南半球的冬至日。因此,他认为这些线条与天体变化有关。1967年,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杰拉尔德·霍金斯(Gerald Hawkins)发现天体变化与纳斯卡线条的设计之间没有关联。
继科索克之后,德国人玛丽亚·雷歇(Maria Reiche)也加入了进来,并开始了她长达40年的研究。Proulx先生和David Johnson先生自199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纳斯卡线条,并发现了线条与水系统之间的联系。Johnson绘制了水井和断层的位置,这些水井和断层是地画标记的淡水来源。1997年,一支由考古学家、地理学家、考古学家和其他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成立了纳斯卡-帕尔帕项目,旨在记录和分析纳斯卡线条以及帕尔帕镇附近的许多类似图案。截至2022年,已知的纳斯卡线数量达到了358个。
2019年11月,日本的科学家首次使用机器学习在秘鲁的纳斯卡线条的古代图案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人形地画。
分布范围
纳斯卡线条位于秘鲁利马东南200多英里的地区,靠近现代城镇纳斯卡。总共有800多条直线、300个几何图形和70种动物和植物图案,也称为生物形态。一些直线长达30英里,而生物形态的长度从50到1200英尺不等。纳斯卡线条的绘制区域是秘鲁沙漠中的一片区域,被称为Pampa Colorada(也被称为红色平原)。这片区域宽约15英里,与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平行延伸约37英里。沙漠本身并不是沙地,而是由栗色的浅石组成。此外,在这块石质表面之下,底土颜色较浅。
线条内容
纳斯卡线条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直线、几何图案和图形表现。沿海平原上有800多条直线,其中一些直线长达30英里(48公里)。这些地画包括螺旋线、态射、锯齿形和波浪线等线条;三角形、矩形和梯形等几何图形;蜂鸟科、鲸目、猴子、蜘蛛、神鹰等兽形图案,以及树木和花朵等植物图案;还有一些无法辨认的图形。国家地理纪录片《纳斯卡线条》认为,这种线条的总量大约有几千个,但由于数量众多,有些线条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并且不断有新的线条或图案被发现,所以很难计算它的总数到底有多少。
线条用途
2015年,在美国考古学会第80届年会上,研究人员指出,纳斯卡线条的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最初,前往秘鲁寺庙群的朝圣者会把地面上的雕刻图案当作仪式游行路线,后来,作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朝圣者会将陶罐砸在线条交汇处的地面上。有研究表明,纳斯卡线条的用途和水有关,要知道水在秘鲁沿海平原那干旱的土地上可是宝贵资源。不过,这些地画并不是用来做灌溉系统或者寻找水源的指南的,而是用于祭拜神灵、祈求雨水的仪式。一些学者指出,地画中所描绘的动物,其中一部分是雨水、水或者生育的象征,而且类似的动物形象在其他古代秘鲁遗址以及陶器上也有发现,这些都可以作为上述理论的证据呢。
保护和管理
1941年,外国科学家(尤其是玛丽亚·雷施博士)和文化部进行了考古调查、保护、永久保护和维护措施。1994年,纳斯卡线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意味着秘鲁政府对其进行保护,未经许可不得触碰。秘鲁宪法和第28296号法律《国家文化遗产一般法》是保护纳斯卡线条的主要法律工具。纳斯卡和朱马纳草原的线条和地画的管理和保护由秘鲁政府文化部负责。通过实施国家和国际研究项目以及民间协会,在纳斯卡和帕尔帕省开展记录、研究、保护和传播活动。
参考资料
中东发现神秘的“纳斯卡线”.新浪看点.2023-12-24
神秘秘鲁:从“无雨之城”到“纳斯卡线条”.新华网.2024-02-23
纳斯卡线条:以神之笔,涂鸦荒原.中国新闻网.2024-02-23
条目详情-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02-23
科学家使用人工智能在纳斯卡线条中发现新的人形地画.百家号.2024-02-23
Nazca Lines.history.2024-12-02
Nazca Lines.britannica.2024-12-02
Why the Nasca lines are among Peru's greatest mysteries.nationalgeographic.2024-12-02
How the Nazca Lines were made.machutravelperu.2024-12-02
Lines and Geoglyphs of Nasca and Palpa.unesco.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