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背景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直接、最现实的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阶段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是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应地,新征程也分为接力奋进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jī]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征程之“新”,体现为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提前,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之“新”,还体现为战略目标内涵的丰富拓展,如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和梦想。
1894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时首提“振兴中华”。
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第三步"就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1990年,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表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继承,更丰富、发展和创新了这一伟大梦想的内涵。
(三)
96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们党还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这些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直接、最现实的依据。
(四)
船行大海,离不开灯塔的引航;伟大征程,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南。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参考资料
(受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新华网.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