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藏披毛犀

西藏披毛犀

西藏披毛犀是一种动物,又名长毛犀牛,是一种已灭绝的犀牛,属于腔齿犀属,归于奇蹄目犀科苏门答腊犀𫛭亚科。平均体长3.5~4米,肩高约2米左右,体重平均4.5吨。因全身披满厚厚的毛而得此名。披毛犀有两只扁平的角,可以推开雪来吃草。它亦有一层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用来在寒冷的环境保持温暖。

考古发现

西藏披毛犀发现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的上新世沉积中,距今约370万年,是已知最早和最原始的披毛犀。它具有披毛犀的一系列典型特征,包括修长的头型、骨化的鼻中隔、宽阔而侧扁的鼻角角座、下倾的鼻骨、抬升而后延的枕嵴、高大的齿冠、发达的齿窝等。

另一方面,西藏披毛犀不同于其他进步的披毛犀,主要表现在它的鼻中隔骨化程度较弱,只占据鼻切迹长度的三分之一;下颌联合部前移;颊齿表面的白垩质地覆盖稀少,外脊褶曲轻微;第二上臼齿的中附尖弱,第三上臼齿的轮廓呈三角形;下颊齿下前尖的前棱钝,下次脊反曲并具有显著弯转的后端;第二、第三下臼齿的前肋微弱等。西藏披毛犀的头骨具有相当长的面部;粗糙面占据了整个鼻骨背面,由此指示它在活着的时候具有一只巨大的鼻角;额骨上一个宽而低的隆起指示它还有一只较小的额角。

鼻角的相对大小比现生和绝灭的大多数犀牛的鼻角都大,而与板齿犀苏门答腊犀的相似,但在形态上更窄。随着冰期在280万年前开始显现,西藏披毛犀离开高原地带,经过一些中间阶段,最后来到欧亚大陆北部的低海拔高纬度地区,与牦牛、盘羊岩羊一起成为中、晚更新世繁盛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重要成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