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淄角镇

淄角镇

淄角镇,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4′-117°29′24′′,北纬37°17′-37°22′54′′。城区距县城约16.5公里,西与商河县接壤,东邻惠民县辛店镇,南隔徒骇河与惠民县姜楼镇相望,北与惠民县皂户李镇石庙镇为邻。

淄角镇1984年建镇。全镇版图面积70.13平方公里,辖6个办事处(社区),6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0697人(2017年)。

淄角镇先后被评为“国家优质蔬菜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市级文明乡镇”、“市五个好乡镇党委”、2011年科学发展综合考评群众满意度调查全县第一名、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第一名、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荣获二等奖山东省卫生乡镇。

2020年7月,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淄角镇历史悠久,因齐桓公曾避难于此,为纪念这段经历而赐名淄角,意为首都临淄区之一角。

淄角,《金史》记为“脂角”,明嘉靖《武定州志》记为淄角镇。清置淄角区。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10月置皂淄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为四区。

1949年后为区、乡政府驻地。

1958年设立淄角公社。

1971年原属淄角公社的大车吴、刘庙划归辛店公社。

1984年正式为建制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全镇辖大湾、马店等6个社区(办事处),辖淄角、中街、魏皮虎、大道吴、隋家、土户王、大安家、大沙窝、沙窝翟、小沙窝、大张家、河西任、河西曹、马家店村、路马、河西成、落门马、魏北武、郭马庄、小魏、大魏、帽子王、孙凌家、东常马、申家、西常马、肖家、傅户庄、西杨、李东安、街西徐、孙丛庄、宁解、左豹、邬家庙、刘张、东杨、西张六、西寇、东寇、东张六、前韩、踩鼓宋村、街北孟、陈家湾、后韩庄、焦吴、石张、闫家河村、解家、周家楼、大湾东、靠河桑、靠河郑、三李周、狮豹刘、西李集、鞠家、后李、东李集、河北高、孙家、铁角李、西孙、淄角东街、淄角南街、淄角西街、淄角北街、大湾西共6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淄角村淄胡路1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淄角镇,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距惠民县城西南方16.5公里处。全镇面积72.12平方公里,东西宽6.81公里,南北长10.59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4′-117°29′24′′,北纬37°17′-37°22′54′′。

气候特征

淄角镇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2.2摄氏度,无霜期184天,年平均降水量达589毫米。

地形地貌

淄角镇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地势平坦,境内全部是由黄河泥沙淤积成的平原,海拔8-20.7米。

水文

淄角镇东靠幸福河,西有土马河,南临徒骇河,北有安家沟。内有5条骨干沟渠和47条斗沟交错成网。“十三五”期间将建设“淄角水库”。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淄角镇总面积72.12平方公里,6.1万亩耕地。

植物资源

淄角镇中木本植物38科122种,主要有杨、柳、槐、榆、桐、枣、桃、杏、梨、苹果、山楂、葡萄柽柳、桑、柏等。草本植物50多科230多种,其中农作物中的禾本科就有12种,瓜菜25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等。真菌植物28科150种,其中食用菌有蘑菇、侧耳、木耳等。植物资源中的药材有益母草茵陈蒿车前、枸杞、忍冬等168种。

人口民族

人口

常住人口30697人(2017年)。

民族

汉族为主。

经济

综述

2016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达19.75亿元,增幅10%;人均纯收入达14190元,是2011年的1.8倍。财政总收入达1556.3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35.25万元,达到预期目标的1.62倍。大力发展菜菌种植、食品加工、化纤纺织、家具生产等四大主导产业。

第一产业

2016年,先后实施“0.7万亩高标准方田建设”、“1.5万亩千亿斤粮食项目”、1700亩节水示范工程3个现代农业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升级。先后引进高钙菜项目、栖霞市“天誉”苹果种植基地项目、非试管苗木快繁技术推广项目、弘邦苗木科技示范园项目,流转土地4000余亩。为农户协调贷款600余万元,新增蔬菜大棚300多个;注册并启用了“淄角”蔬菜集体商标,申报了芹菜等3个品种的绿色产品认证。

第二产业

2016年,该镇规模企业发展到16家。盘活了7家闲置企业,启动建设了6个项目,200余亩闲置土地高效启用,和美食品于春节后正式投产。

第三产业

2016年,鸿鹄超市入驻淄角,是该镇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超市。实施中心社区建设,配套完善水电暖、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120户现房销售,已售65户。先后实施了大张、河西曹等4个村的村庄规划调整,村庄布局进一步优化。10月底全面完成68个村的旱厕改造,在全县率先通过市级验收,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文化

风俗民情

民族文化

莲花灯

莲花灯源于惠民县的淄角镇,自明代起,周氏家族就开始用高粱杆和纸张扎制灯笼。现在制作莲花灯的传承人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的王相华,王相华原姓周,是惠民县魏集镇周家村人,现住淄角镇土户王村。周氏家族是莲花灯制作世家,自明朝到清代,直至解放前,他家祖祖辈辈为富家大户扎制灯笼。这些大户都以能挂上这种“聚财气”、“聚人气”的莲花灯而高兴和自豪,也因莲花灯带来的财富而衣食无忧,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挂不起这种灯笼。周家单是给惠民县魏氏庄园的魏氏家族扎制灯笼的,前后就有六代人。解放后,周(王)家的莲花灯才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用的“喜庆灯”,从“胡集灯书会”到各地的元霄灯会,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给人带来喜气的莲花灯。

王相华扎的花灯最小的直径10厘米,最大的150厘米,甚至更大。品种有八卦莲花灯、鱼灯、元宝灯、风灯、水灯、滚灯等10多种,各具其特色,风灯可以随风升空,水灯可以在水中行走,滚灯可以在地上来回翻滚,且灯里的蜡烛都照常燃烧,丝毫不受影响。

王相华制作的莲花灯多次参加各种民间艺术展,早在1993年就入选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的“山东省民间美术展”,并一举成名,受到了众多的美术家和民俗专家的关注,经常有专家来到王家居住的偏僻的村庄,住到王相华家里作深入考察,也经常有媒体记者到家里和展会上跟踪采访、报道。王相华的作品曾在北京热销,还曾远销到日本趵突泉公园灯会和牟氏庄园都曾邀请他参加展示和献艺,深受国内外友人欢迎。

如今,会这种手艺的人已经很稀罕,王相华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如何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一直是缭绕在王相华心中的大事,幸喜他的儿子也对此种手艺较为喜爱,在王相华的指导下也系统地掌握了这门绝技,虽然没有以此为业,但至少十几年之内这种手艺还不会失传。

地方风俗

文昌市庙会

每逢农历二月二为文昌庙会。庙会连续4天,镇上居民都端着碗到文昌阁领饭,每人一碗素汤,两个馍馍。远近乞丐也赶来吃舍糕。许愿、还愿的,说书、唱戏的,做买卖的,打把式卖艺的,抽签、算卦的,逛庙会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1950年代,文昌阁被毁坏,仅存两块隆起的土台。1999年镇政府投资进行了修复。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承此文化传统,今淄角境内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京剧、吕剧、河北梆子、东路梆子遍布全镇。每逢节日庆典,搭台演出,秧歌、龙灯、落子、高跷、芯子、狮子舞、旱船等民艺表演,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神和尚

相传明建文年间,齐鲁大地久旱成灾,人们望着日渐枯萎的禾苗,心急如焚,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到淄角镇向清凉寺灵碧法师求助。

灵碧法师为明初高僧,名龙壁,广东省新会县龙家寨人。他博学多才,传曾高中两榜进士,补放扬州道台。因途经淄角曾受清凉寺僧救助,即到五台山出家受戒,号为灵碧。后到淄角清凉寺为主持。灵碧法师时为闻名遐迩的高僧,德高望重,被人们称为神和尚。为救灾民,他决定于六月十九日设坛祈雨。

祈雨这天,淄角镇万余民众,赤目裸臂排于祈雨坛场之中,每人手捧盛有发射药的斗、升或碗,内插引香。近午时,灵碧法师身披袈裟,手擎玉钵登台,口诵经咒,施法祈雨。钟鼓三响,他和众人分别捧起盛有火药的容器,点燃引香,凝视苍天。时灵碧法师全神贯注,捧斗在胸,口中念念有词,如祈雨不成,就誓与众人葬于火崩之中。看着引香燃烧过半,人们心急如焚。忽见阴云涌起,暴雨骤至,引香全被雨水浇灭,人们在瓢泼大雨中欢呼雀跃。神和尚祈雨的故事从此便流传了下来。

交通

综述

淄角镇城区中心距济东高速公路入口12公里,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70公里,距阳信火车站31公里。省道大(港)济(南)路贯穿全境,与东营—深圳公路贯通,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镇内有公交车4辆,城际城乡公交线路4条,多条客运班线途径淄角,可达济南市城区、滨州市城区、惠民城区和惠民县各乡镇。

社会

教育

2016年,投资1300万元新建占地4000㎡可容纳18个教学班的中心小学综合楼和总占地20000㎡的中学、中心小学两个运动场。镇中学还为学生统一购置了600套可升降桌凳,对教学楼内饰、线路进行维修,粉刷墙面4500平方米;按标准购置了所有的的教学设备和仪器;设计完成360平方米的文化墙建设;学校在建好功能用房、配齐配全设备的基础上,抓好管理使用,按要求有计划发挥功能室作用,有力地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文化事业

淄角镇涌现出一批庄户剧团。自2013年以来,全镇现已发展有闫家河庄户剧团、石张庄户剧团、前韩庄户剧团等9个规模较大庄户剧团,从业人员100多人,常年扎根农村,演出活动覆盖周围村镇。他们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名不见经传的庄稼人成了农村舞台上的主角,十来个小剧团唱成了极具震撼力的大戏。

医疗卫生

2013年,投资170万元的镇卫生院病房楼投入使用,完成新型农村卫生室10处。免费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查体,实施了12—65岁人群肝病防治公益项目普查。先后发放优抚资金72.5万元,低保资金91.8万元。救助大病家庭、大学生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40余人次。新农保参保率98%,位列全县第三。新农合参合率100%,补偿医疗费用738万元。人口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控制在责任目标以内,合法生育率94.3%。

基础设施

淄角镇万亩方田项目新建泵站6座,每个泵站可以辐射2000亩耕地,可惠及16个村庄5000多人口。淄角镇实施的电灌工程采取“一井一线、一表多卡”的供电模式,变压器设置在农业排灌负荷中心,从配电房或计量房地下埋400伏线路到机井,每路出线的计量装置均安装在配电房内,采用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为用户IC卡输入电量,实现了一条线路一块表多卡使用。浇地时,农户只需在电表上用IC卡扫描一下,电源便会接通,既省时又省力。

2013年以来,淄角镇加大投入,城乡统筹,齐抓共管,大力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全长1400米城区两侧“五化景观”工程,铺设地下管网5600米,垒砌鲁灰路沿石5600米,彩砖铺装人行道8500多平米,栽植三球悬铃木500棵,乔灌立体景观绿化1.1万余平米,店铺前硬化2万平米,安装路灯70盏,弱电通讯线路全部下地,规范广告牌匾2800米,新上城乡环卫一体化专用自卸式垃圾箱30个。通过创租赁土地造林新机制,率先完成了省道大济路两侧50米生态景观混交林带建设任务,共完成林业生产1438亩,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15.4%。全县首个“全国职工书屋”挂牌使用,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建设不断规范完善。3个生态文明村、5个绿色文明村和19个卫生达标村初见成效。大济路沿线500米以内14个村街也纳入治理范围,全镇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实现村村有活动阵地,新增硬化街道7公里、广场6000平米,种植村内绿化树木4000余棵,清理“三大堆”350余处,粉刷墙面6万平米,安装路灯126盏,衬砌排水沟5000多米,拆除破旧房屋和户外厕所150多处,村村通上自来水,20%以上的村街配备垃圾箱、修建健身广场,落实“挂牌亮责”、“门前三包”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城乡环境得到较大改观,打造了一批示范特色村。

2015年,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的8个村被山东省财政厅确定为“乡村连片治理”项目试点,项目涉及村内道路、排水沟修建、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村内“三清”、“五化”等多个方面。项目总投资1582.15万元。9月份,在市、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8个村对其他村都还不太认可的旱厕改造项目积极响应,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率先在该镇进行了旱厕改造工程,这项工程不仅改出了清爽的环境,更改变了村民的卫生习惯。

旅游

清凉寺

古时淄角镇东部曾有一片四殿二院组成的大型建筑群清凉寺。据传修建清凉寺时,淄角镇木、石料堆积如山,四方工匠云集,呼号之声响彻云霄。

一日,镇南来了位乞丐,手提布兜子闯入工地,对众工匠说自己想来混碗饭吃,说完便从兜子里拿出一个破墨斗子,准备干活。大伙一看,多有不愿与之为伍之意。工头见状,对大家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修庙是善行,给他碗饭吃也是行好嘛!”便把乞丐留下砍木楔子。

这时有位木匠故意刁难乞丐,挑出一根斜纹木料给乞丐,并从一边冷眼观看。只见乞丐往墨斗里吐了口唾沫,对着木头横七竖八打了很多墨线。看着那些墨线,众木匠暗中发笑,觉得乞丐是胡闹,干脆停下来看他怎么锯。只见乞丐旁若无人,收起墨斗子,挽起破袖子,亮出又脏又瘦的右掌,掌声一响,巨木应声而碎。木匠们惊愕地朝碎木望去,见全是沿墨线而开的大小不等的木楔子。木匠们醒悟过来再找乞丐时,踪影皆无,方知是祖师爷鲁班显圣,前来助修清凉寺。

人们小心翼翼地把那堆木楔子收拾好备用。在修寺过程中所用的千万块木楔子,全是木匠们随手抓来,无不合适。全寺竣工时,木楔用完,竟然一块不差。

2008年6月,清凉寺传说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

文昌阁

文昌阁坐落于镇南,现大济路西侧,阁前有6行60棵柏树组成的碧绿的柏林,遮天蔽日。柏树西头有一眼水井,井很小,只有和尚用特制的小罐提水。井有暖炕,冬季炕上摆满花草,出柏林下台阶走小石桥,便是称为土龙的黄土岗。

文昌阁3个庙门掩映在碧绿的柏林中,正门居中为二层楼的下层,上层是魁星楼,内塑花面魁星,左手执笔,右手捧升,从四面的圆窗即能看见。正门前后通行,两边各有朱红色便门,周围砌花女墙,整院面积足有三亩,建在高约七米的土台上,土台周围狐洞成窟。院内东有焚钱楼、狐仙堂,西有讲道棚、佛堂,佛堂经地下室入文昌阁下层。

主建筑文昌阁坐北朝南,为两层圆塔,下层无门,上层由14级白色石阶而上,周围有白色石栏环绕。阁的外围呈八角形。文昌帝君像右侧有一批似驴非马的走兽,名曰“马笛”。据说是骡子所生,为张亚子座骑。七面墙上壁画成组,点缀得室内高雅清新。凭栏远眺,淄角镇景一览无余。

文昌公园

文昌公园有着美丽的文化渊源,修建于原文昌阁遗址上。原文昌阁为两层圆塔,座北朝南,阁有三门,上层是魁星楼,内雕花面魁星。这里曾有过红红火火的二月二庙会,热闹非凡,香火鼎盛。近年来,镇政府为留住文化遗迹、满足群众文化娱乐需求,动工兴建了文昌公园。

文昌公园突出生态、人文的设计理念,由南往北依次是“一亭一阁一林”三处景点,既再现了原文昌阁的主体形象,又注重了群众的生活需要,公园主体采用仿古青砖建筑材料,四周有城墙式外垣,呈现出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阁内塑有文昌雕像,辅有雕梁画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亭周为广场,南侧建有门球场,供人们健身;生态林内植有迎春花金叶女贞、红叶小柏等多种绿化观赏树木,砌有蜿蜒的林间小路,行走其间令人心旷神怡。园内装有40盏公园灯,矗立于小径两侧,每当夜色袭来,柔和的灯光就洒落在斑驳的树影之间;公园四周水渠环绕,东、西、北三面建有优美的拱形观赏桥,将整个公园点缀得更加婀娜多姿。

代表人物

张广宁,男,汉族,1953年8月生,山东省惠民县淄角镇人。曾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获得荣誉

“国家优质蔬菜镇”

“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市级文明乡镇”

“市五个好乡镇党委”

2011年科学发展综合考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全县第一名

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第一名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二等奖

市级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乡镇

全县平安建设先进镇

“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镇”

”山东省卫生乡镇“等

国家卫生乡镇

参考资料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