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霍海红

霍海红

霍海红,1979年12月出生于河北康保,现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专聘副院长、民事司法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民事司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霍海红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已出版专著《证明责任的法理与技术》。他还是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项目多项。

教育背景

1997—2001,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

2001—2004,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

2004—2008,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2004.07—2006.09 吉林大学法学院助教

2006.10—2010.09 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

2010.10—2015.09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12.06—2012.08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客座副教授

2015.10—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民法学

倡导实践“程序法与实体法一体化”的研究思路,代表性研究领域:证明责任法、诉讼时效法。

开设课程:

本科生:民事诉讼法学;民事证据法学

研究生:民事诉讼法专题;民事证据法学;外国民事诉讼法学

承担课题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证明责任判决的实证研究”,结项。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诉讼时效立法疑难问题研究”,在研。

奖励与荣誉

1.被吉林省教育厅授予“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称号(2013)

2.入选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2015)

3.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重点培养阶段(2015)

4.第九届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2012)

5.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2012)

6.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2015)

7.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奖(2016)

学术会议

1.司法权威与裁判效力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2010.9.28

2.社会变迁与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人,河南大学开封市,2012.4.22

3.新民诉法解释学术研讨会,主题评议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2015.9.19

4.第四届紫荆民事诉讼法青年沙龙,主报告人,厦门市大学,厦门,2015.11.16

5.第五届紫荆民事诉讼青年沙龙,主评议人,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2016.4.16

学术论文

1.《提高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论反思》,《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2.《论共同危险行为规则之无因果关系免责——以侵权责任法第10条之解释为中心》,《中外法学》2015年第1期。

3.《撤诉的诉讼时效后果》,《法律科学》2014年第5期。

4.《民事诉讼法理论的中国表达》,《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4期。

5.《论我国撤诉规则的私人自治重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6.《诉讼时效延长规则之反省》,《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

7.《胜诉权消灭说的“名”与“实”》,《中外法学》2012年第2期。

8.《我国自认撤销规则的反思与重构》,《法商研究》2011年第6期。

9.《未定期债权时效起算:一个中国式问题的考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6期。

10.《程序与实体关系的话语变迁——以中国民事法为中心》,《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第2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1.《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北大法律评论》第11卷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版。

12.《论中国式辩论原则之消解》,张卫平主编:《民事程序法研究》(第5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20年期间定性之争鸣与选择——以民法通则第137条为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4.《证明责任配置裁量权之反思》,《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15.《证明责任概念的分立论——基于中国语境的考察》,《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16.《认真对待客观真实》,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1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7.《对我国诉讼时效期间的多维反思》,《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

18.《论证明责任机制的限度》,《当代法学》2008年第3期。

19.《论我国诉讼时效效力的私人自治转向——实体与程序双重视角的观察》,《现代法学》2008年第1期。

20.《民事诉讼契约的意义追问》,《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1.《证据意识何为》,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8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北大法律评论》第6卷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