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是指两表面间的摩擦力和作用在其表面上的正压力之比值。它和表面的粗糙度有关,而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其中,在过盈联结的设计计算中,准确地选择摩擦系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直接涉及到过盈联结的可靠性。但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很多,较准确地确定其值是十分困难的。
摩擦系数根据物体运动的性质,可分为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如果两表面互为静止,那么两表面间接触地方会形成一个强结合力,即静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相对应的摩擦系数为静摩擦系数。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阻力为动摩擦力,而与此相对应的摩擦系数即为动摩擦系数。此外,在飞机机翼和起落架的控制驱动、大型水闸闸门的升降驱动及数控机床的进给机构等场合中,使用了滚动螺旋机构,该机构具有滚动摩擦系数小、传动效率高,摩擦系数与速度的关系不大等优点。
定义
如果两表面互为静止,那两表面间的接触地方会形成一个强结合力-静摩擦力,除非破坏了这结合力才能使一表面对另一表面运动,破坏这结合力-运动前的力-对其一表面的垂直力之比值叫做静摩擦系数μs,写成式子如下:
(方程式图1)fs为静摩擦力
或 fs=μs*N; N为垂直力
而这破坏力也是要使物体启动的最大的力,我们又叫此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我们应把上式改写成:
(方程式图2)fk为动摩擦力
如汽车启动后过了些时候它会慢慢的减速下来,最后静止。这表示物体运动时,它的表面和另一表面,仍然存在摩擦力。(如地面)而实验发现此力比静止时的摩擦力来得小,我们定义这摩擦力和垂直于地面的作用力叫做动摩擦系数μk,写成式子如下:
fk=μk*N
所以,由上我们可得知μs\u003eμk
计算
层流和湍流时摩擦阻力的计算方法不同1、层流时圆管摩擦系数λ
λ=64/Re
2、紊流时的λ
还无法从理论上推导出来,需查经验表(Moody图)或通过经验关系式计算。
紊流时,随雷诺数Re的增加,λ将减小,当Re增大到某一数值后,λ基本不变。
表单
材料名称 静摩擦系数 动摩擦系数
无润滑 有润滑 无润滑 有润滑
钢-钢 0.15 0.1~0.12 0.1 0.05~0.1
钢-低碳钢 0.2 0.1~0.2
钢-生铁 0.3 0.2 0.05~0.15
钢-青铜 0.15 0.15~0.18 0.1~0.15
软钢-铸铁 0.2 0.18 0.05~0.15
软钢-青铜 0.2 0.18 0.07~0.15
铸铁-铸铁 0.18 0.15 0.07~0.12
铸铁-青铜 0.15~0.2 0.07~0.15
青铜-青铜 0.1 0.2 0.07~0.1
皮革-铸铁 0.3~0.5 0.15 0.6 0.15
橡皮-生铁 0.8 0.5
木材-木材 0.4~0.6 0.1 0.2~0.5 0.07~0.15
性质
摩擦系数可能大于1
从摩擦机理角度
摩擦系数主要是接触材料、界面粘染物或面润滑剂的一个特征,根据现代摩擦力理论,摩擦是接触表面原子之间的附着力引起的,当两物体相互接触时,首先是凸起部分表面原子相当地接近形成原子键,其强度与固体内部使自己聚集在一起的原子键的强度相当。表面如果非常洁净、接触非常紧密,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会粘附得非常牢固,在发生明显滑动之前出现"接点增长",接点面积不断增大,直到整个几何接触面积成为巨大的接触点,这时摩擦力很大,甚至会超过正压力,摩擦系数可以等于、大于1,甚至更大。美国C ·基特尔等著的《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一卷《力学》上有一表格记载有:铜与铜静摩擦系数是1.6,橡皮与固体静摩擦系数是1.0 ~4.0 。以上均可表明摩擦系数可以等于或大于1。
从测定方法分析
摩擦系数通常可以用摩擦角的方法测定,其方法一般是:将所要测量的两物体中的其中一个倾斜放置作为斜面,另一个放在斜面体上沿其滑下,逐渐减小斜面倾角θ,可以发现,当θ达到某一数值θ0 时,物体匀速下滑,则由
mgsinθ0=μmgcosθ0,
得:μ=tan θ0。 (1)
θ0 是摩擦角,测得了θ0 ,就可以知道此两物体间μ的值,从(1)式容易看到:
当θ0 \u003c45 °时,μ\u003c1,
当θ0=45 °时,μ=1,
当θ0\u003e45 °时,μ\u003e1 。
由于正切函数在第Ⅰ象限的值域是(0,∞),所以μ不一定小于1,至于μ到底是多少,则由材料性质,界面状况等而定。
参考资料
摩擦系数.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