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耳蕨
二尖矛状耳蕨(学名:耳蕨属 biaristatum (Blume) Moore)是鳞毛蕨科耳蕨属下的一种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1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密被线形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0-58厘米,基部直径约6毫米,禾秆色,腹面有纵沟,被线形、披针形棕色和较大鳞片,大鳞片在叶柄下部密生,卵状披针形,二色,中间黑棕色边缘棕色,有光泽,长达21毫米,宽达8毫米,顶端尾状,边缘近全缘;叶片长57-61厘米,中部宽27-29厘米,三角状矩圆形,顶端急尖,基部略变狭,二回羽状;羽片8-12对,互生,上弯,具短柄,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能育,向基部不变狭,长12-14厘米,宽2.5-2.8厘米,一回羽状;小羽片14-18对,互生,具短柄,矩圆形,长1.5-2(-3)厘米,宽0.6-0.8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上侧具三角形耳状凸,边缘具浅钝锯齿,羽片基部上侧一片最大;小羽片具羽状脉,侧脉5-8对,二歧分叉,明显。叶革质,腹面近光滑,背面疏被披针形小鳞片;叶轴和羽轴密被栗色、线形和钻形鳞片,钻形鳞片的边缘流苏状。孢子囊群深棕色,每小羽片6-8对,在主脉两侧各一行,生于小脉末端,囊群着生处的小羽片表面明显下凹;囊群盖圆形,褐色,膜质,边缘全缘。
分布及栖息
产台湾(台中市、南投市、高雄市、嘉义市)。生长于海拔1300-1600米的林下湿地。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的爪哇。
其他
据记载,我国西南、印度、尼泊尔、锡金王国、不丹、泰国、缅甸、越南等都有该种分布。作者认为该种可能只分布在东南亚及我国台湾。而C. B. Clarke (1880) , R. H.Beddome (1883) , P. N. Mehra and S. S. Bir (1964) , K. K. Dhir (1980) , S. P. Khullar and S. S. Gupta (1980), T. Nakaike (1982)等关于该种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分布,以及C. Christensen (1931) , M. L. Tardieu-Blot and C. Christensen (1940) 关于该种在缅甸、我国云南和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分布都可能是由于错误鉴定或其他原因而错误报道。比如,C. Christensen (1931)就认为该种叶顶长芽苞,这显然是错误的。R. H. Beddome也曾把一叶顶长芽苞的标本鉴定为该种。本种叶片顶端急尖,叶轴鳞片线形和钻形,栗色,羽片间距大,小羽片较长,齿裂,小鳞片为披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