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维熊
蔡维熊(清康熙至乾隆人),字星若,号轶亭,又号秋澄。居枫泾(今属嘉善县)。清代诗人。雍正间人士,是枫泾第一个民间慈善组织同善会的创始人。晚年效香山故事,集邑中耆宿九人为尊德会,赋诗绘画,一时传为盛事。乾隆二十七年(1762)翠华南巡,迎銮,蒙赐内缎。著有《轶亭集》、《芷江集》。
生平
蔡维熊系状元蔡以台之父,雍正年间贡生,他仁慈宽厚,乐善好施。雍正年间闹灾荒时,他捐钱放粮,用于赈灾,还为病人送医送药,购置棺木用于收殓路毙之人。乾隆元年,蔡维熊倡集千金创建民间慈善组织同善会,以扶贫济困为己任。越七年,该会呈报江浙两省大吏立案,他又捐资、置田、买屋,使慈善事业得以振兴,南北镇民众均受益。乾隆四年,他继创建同善会后,又在镇南建蔡氏支祠,置义田300 亩,以赡养贫苦族人。乾隆七年,他又经理重修枫泾仁济道院。
经历
蔡维熊的慈善之举,对形成枫泾慈善古风具有重大影响,此后枫泾的民间慈善组织络绎不绝,一直延续到清末。其创建同善会在上海慈善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蔡维熊崇尚礼义,学问渊博,为士林所推重。他著有《轶亭诗稿》、《芷江集》等,其诗《定光塘》流传于世。另有诗作《早发兰溪经石塘横宿东馆》、《清风角》等收编于清诗词总汇《晚晴簃诗汇》。清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曾为他的《同善会馆蔡维熊碑记》题跋。
爱新觉罗·弘历二十七年,爱新觉罗·弘历南巡,蔡维熊迎驾蒙赐内缎一端,被封赠为翰林院修撰,荣耀乡里。蔡维熊晚年仿香山故事,集老人如戴宾、许王猷、程绪祖等9人为尊德会,开筵赋诗绘画,以纪一时,传为盛事。此后他终老于枫泾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