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背点棘赤刀鱼

背点棘赤刀鱼

背点棘赤刀鱼(学名:Acanthocepola limbata)是赤刀鱼科棘赤刀鱼属的一种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形态特征

背点棘赤刀鱼体甚延长而侧扁,呈带型,体长可达体高7.4倍以上。口裂宽大而倾斜,吻极短。颌齿细弱,1列,尖端微向后弯;锄骨及腭骨均无齿。前鳃盖骨下角具1棘,后缘锯齿状,约具6-7强棘。前颌骨与上颌骨间无黑斑。鳃裂大,鳃膜彼此分离,且与峡部分离。肛门位于胸鳍下方。体被细小圆鳞。背鳍及臀鳍基底长,并与尾鳍相连,无硬棘,仅有鳍条,但分节不明显,后端鳍条也不分支;背鳍软条数102-104;臀鳍软条数105-107;尾鳍尖形。体一致为橘红色,背部色深,腹部较澹;体侧无任何斑纹;背鳍前部具一明显大黑斑点。

生长环境

背点棘赤刀鱼栖息于深度在80-100米处之砂底或泥底质水域的底栖性鱼类。通常挖掘洞穴,藏身其中,并以头上尾下的立姿于洞穴周缘捕食获物。

分布范围

背点棘赤刀鱼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自本州岛中部至台湾。台湾主要分布于西部、东部及东北部之海域为主。

主要价值

背点棘赤刀鱼一般以底拖网捕获,是较常见之鱼体。在日本的产量颇多,日本某些地方将其打成鱼浆做成鱼饼食之,台湾一般以煎食使用之。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