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荣
冯国荣,原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董事长总裁;光大银行党组副书记、副行长;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兼总裁。
人物职务
曾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办公室副科长、副主任、主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办公室主任,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行长,中国光大银行党组副书记、副行长、上海分行行长,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裁,第三届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
人物评价
在中国证券市场,冯国荣向来行事低调。但在上海的金融改革和证券市场形成过程中,他做出过重要贡献,绝非等闲人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他历任工商银行(5.07,0.12,2.42%)上海分行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主任和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办公室主任,这段时期正是上海金融改革起步和证券市场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不仅参与了银行系统的改革,而且在幕后参与了第一只股票的发行、第一家证券营业柜台的设立,直至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建。特别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度草创和设计的过程中,在当时人行上海分行行长毛应的领导下,他参与起草、核稿等具体工作,是主要的执笔者。上海证券市场形成初期的许多重要人物,都与他有着很深的工作关系甚至个人渊源。可以说,他是上海金融改革和证券市场形成、发展全过程的见证人。
参与中国证券市场草创筹建工作的前辈,大部分人在回顾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期历史时,都是从发行第一只股票、创建第一家证券营业部或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说起。对此,冯国荣有自己的独到看法。他把这段历史分成酝酿、启动、发展等几个阶段,这中间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发展过程。酝酿阶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也就是银行从财政脱离,完成真正的、独立的货币经营者的角色转换的过程。冯国荣说:“这是整个金融改革的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也是后来资金拆借市场、外汇调剂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交易市场得以形成的预设条件和基础。我本人那时刚好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1982年底进入银行系统工作,有幸参与和见证了这个金融改革风云际会的过程。”
谈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这其实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说,这是证券市场的“史前史”。冯国荣说,在改革开放以前的纯粹计划经济时代,大财政,小银行,银行是财政的附庸,仅仅是政府的一个出纳机关。改革开放以后,银行从财政脱离出来,又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4.06,0.09,2.27%)、农业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财政部分设中国建设银行(5.86,0.07,1.21%)、中国投资银行。中国银行体系在1983-1985年之间基本形成。而在银行内部出现了票据改革。以前银行没有票据业务,随着支票、汇票、本票等票据业务的出现,就自然地出现了票据的贴现和再贴现业务,这样银行就有了信用工具,市场承认了商业信用,资金也就不再局限于横向联系,出现了资金的拆借市场,各金融机构的资金余缺可以在拆借市场上调剂,资金开始能够流通了。在资金实现流通的时候,资本市场也开始萌芽了。这些因素一起催生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信用工具,结算都无法结算,证券交易如何进行?也就谈不上后来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的成立和迅速发展。
冯国荣强调说,发展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具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发展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谈不上后面的发展。整个发展就是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而他一进入银行系统,就参与了作为市场基础的票据业务这一意义深远的改革。
参考资料
我市与万国证券洽谈合作.政协吉安市委员会.2024-03-16
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冯国荣.新浪财经.2024-03-16
申银万国总裁冯国荣:金融创新 青山遮不住.新浪财经.202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