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山白腹鼠

高山白腹鼠

高山白腹鼠(学名:Niviventer culturatus),鼠科白腹鼠属的一种动物,别名台湾社鼠、玉山鼠。是中国台湾省特有物种。广泛分布于台湾省中高海拔山区,海拔垂直高度一般在1500-3600米之间。模式种产自玉山。

高山白腹鼠是中型鼠,雄性体重明显大于雌性,体长13-15cm,尾长17-20cm,尾部比躯干长;背毛和腹毛柔软,体背部终生无刺毛;尾毛白色;高山白腹鼠是杂食性动物;夜行性鼠类,通常在太阳下山后不久出来活动。

高山白腹鼠在其原生地被认为相对常见,无明显威胁因素,但因其分布区域小,未来面对威胁时较脆弱易受影响。2020年,高山白腹鼠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等级为近危(NT)。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评估等级为无危(LC)。高山白腹鼠喜欢吃植物的嫩叶、芽或地下茎,为森林大害;它们也可能携带汉坦病毒属属或汉坦相关病毒,有危害公共卫生健康的风险。

演化与分类

演化

隔离分化是高山白腹鼠这种台湾岛屿特有种形成的主导机制。白腹鼠属物种在冰河期陆桥存在时,从大陆迁移到台湾岛。台湾岛大约在3至5百万年前成为一个岛屿,随着海平面上升导致种群在台湾被孤立,白腹鼠属物种在台湾岛上形成了独特的种群。高山白腹鼠约在0.667百万年前才发生分化,由此才形成了高山白腹鼠这一异域性物种。白腹巨鼠不同地区的老鼠亲缘关系很近,种群间的遗传差异较小,高山白腹鼠的进化位置也证实了该种群间未高度分化的现象。

分类

高山白腹鼠最初是被作为一个独立物种记载,后来又被归类为社鼠(Niviventer niviventer,或家鼠属 niviventer)的亚种,或被包含在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的分类范围内。虽然高山白腹鼠在外形上与北社鼠有相似之处,但通过形态计量特征的多变量分析,以及对高山白腹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序列的分析,都显示出高山白腹鼠与北社鼠差异明显,具有独特的完整性。因此,高山白腹鼠与北社鼠应当都是属于白腹鼠属属下物种,而且高山白腹鼠是一种独特的岛屿形态种类,应当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来对待。

形态特征

高山白腹鼠是中型鼠类,体重86-213克(雄性)和62-119克(雌性),雄性明显大于雌性;体长13-15cm,尾长17-20cm,尾部比躯干长;颅骨的腭长小于20mm;眼睛大而突出,每只眼睛的前面和后面都有一个黑斑,胡须多而长;第1上臼齿宽小于2mm,门齿和臼齿发达,善于啃咬和研磨,但犬齿与前臼齿已退化消失,齿式为:门齿1/1,犬齿0/0,前臼齿0/0,臼齿3/3;总齿数共计16颗;耳长23-25mm。雌性个体的腹部有四对乳头,均匀分布在下方。脚有五个脚趾,小脚趾非常小,后脚长29-35mm。

高山白腹鼠的脸部比躯干更灰,背部毛色灰褐,中央线微现深暗;腹面为淡黄白色,与侧腹成明显对比;背毛和腹毛柔软,体背部终生无刺毛;尾部毛较发达,前端四分之一色较起较淡白,后端纯白色,环节明显。

该物种有一组由46条染色体组成的二倍体染色体(2n=46)。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中国台湾特有种,广泛分布于台湾省中高海拔山区。海拔垂直高度范围1500-3600米。台湾省北部平均海拔一般为1500-2000米,中南部较北部海拔更高,一般大约2100-2500米。模式种产自中国台湾玉山国家公园

栖息环境

高山白腹鼠在矮箭竹草原、针叶林、混生林、阔叶林、草地黄、荒废地等都有发现,常与台湾姬鼠共域并存,但倾向于选择特定类型的原始或接近原始状态的森林环境或高山草原,比较多地出现在或靠近原始铁杉林,在次生林环境中只是偶尔存在。喜欢在森林的大型倒木周围区域筑巢。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高山白腹鼠为杂食性动物,喜欢吃植物的嫩叶、芽或地下茎,也会捕获一些昆虫或小动物;特别是在非植物生长季节的时候,高山白腹鼠动物性食源会增多。

节律行为

高山白腹鼠是夜行性鼠类,通常在太阳下山后不久出来活动。白天栖息在岩缝或树根空隙。

天敌及避敌行为

台湾云豹(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us)、西伯利亚地区(Mustela sibirica)、灰林䳭鴞(Strix aluco)等是高山白腹鼠的天敌;它也是欧洲尘螨(Laelaps)和跳蚤(Neopsylla)宿主之一。高山白腹鼠主要在地面或地底下活动,遇到危险时会急行跳跃,是森林中的爬树高手。

生长繁殖

雌性高山白腹鼠可以在所有季节交配。全年都能繁殖,具有双峰或多阶段生殖模式。但高海拔地区的严峻气候条件对动物的生产力造成了限制,生殖率不高,胚胎数量从两个到四个不等,一窝仔平均值为2.44只。在野外的寿命1-2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在1989年至1990年期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中国台湾地区玉山国家公园公园的高山白腹鼠被描述为常见种。截至2024年2月,该物种种群状况处于未知状态。高山白腹鼠尽管其分布区域范围相对有限,面积仅为5,247平方公里,但被认为相对常见,并且尚未发现对其构成威胁的因素。然而,由于其分布区域较小,未来在面对潜在的威胁过程时会显得较为脆弱和易受影响。

致危因素

尚无关于高山白腹鼠利用和贸易的信息。台湾的高海拔地区曾有过一些森林砍伐现象,但这些活动已基本停止。

保护级别

该物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评估等级为无危(LC)。

该物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评估等级为近危(NT)。

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评估等级为无危(LC)。

物种危害

高山白腹鼠为森林大害,并且,高山白腹鼠也可能携带汉坦病毒属属或汉坦相关病毒,有危害公共卫生健康的风险。

物种对比

高山白腹鼠与北社鼠白腹巨鼠同为白腹鼠属物种,高山白腹鼠还曾作为社鼠的一亚种,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高山白腹鼠体背无刺毛;与台湾白腹鼠的明显区别在于尾巴颜色不同。

相关研究

高山白腹鼠与台湾姬鼠的生态位分化

白腹属的高山白腹鼠与姬鼠属的台湾姬鼠(Apodemus semotus)都是中国台湾省的特有物种。此两鼠类存着共域生存的现象,台湾姬鼠生活在海拔1800至3200米的山区,与高山白腹鼠的分布平均海拔类似。虽然有发现这两种鼠类常在同一森林区域共存,但这两物种生存的微生境偏好存在着差异,高山白腹鼠比较偏好倒木较多或灌木层较密集的地方,而台湾姬鼠却比较偏好草丛丰富、草本植物多或者竹子密集的环境。台湾姬鼠具有更强的生态适应性和广泛的生境利用能力,而高山白腹鼠则更倾向于选择特定类型的原始或接近原始状态的森林环境。

高山白腹鼠与台湾白腹鼠的分布限制

台湾白腹鼠分布局限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区域,并且在海拔1300米处变得较为常见,高山白腹鼠平均海拔可达3600米。高山白腹鼠的温度中性区(TNZ)的温度高低点都比台湾白腹鼠低,尤其是高温点不分季节都比后者低。因此,高山白腹鼠对低温的适应度比台湾白腹属好。但是高山白腹鼠的温度中性区比台湾白腹鼠的窄,因此,虽然高山白腹鼠体型更小,但是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反而比台湾白腹鼠更弱。另外,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高山白腹鼠的最高耐受温度也比白腹巨鼠低,这就决定了高山白腹鼠对于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不利于向低海拔地区移动。

参考资料

台湾社鼠.物种2000.2024-02-05

Lin, L.-K., Oshida, T. and Motokawa, M. (2020). Mammals of Taiwan. Volume 2. Rodentia. Tunghai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165 pp. .ResearchGate.2024-02-07

Soft-furred Taiwan Niviventer.The Red List Partnership.2024-02-05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004).物种评估与保护.2024-02-08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脊椎动物卷(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4-02-08

Nivivents culturatus.animalia.2024-02-06

台湾中部中高海拔山区道路边缘灰林鸮(Strix aluco)食性研究.semanticscholar.2024-02-08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Formosan clouded leopard, its prey, and other sympatric carnivores in southern Taiwan.semanticscholar.2024-02-08

Mustela sibirica (Carnivora: Mustelidae).academic.2024-02-08

高山白腹鼠.台湾生命大百科.2024-02-06

玉山國家公園關山區哺乳類調查及解說規劃.台湾省公园.2024-02-08

Niviventer culturatus (Thomas, 1917).PLAZI.2024-02-06

Molecular phylogeny,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and systematic revision of a species complex of common wild rat species in China (Rodentia, Murinae).牛津学术.2024-02-06

Seroepidemiology of Hantavirus in the Philippines..semanticscholar.2024-02-08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genus Niviventer (Rodentia: Muridae) in China inferred from complet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gene.researchgate.2024-02-06

Niviventer culturatus.ITIS.2024-02-05

Niviventer confucianus (Milne-Edwards, 1871).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2-05

Niviventer culturatus.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2024-02-06

運用穩定同位素探討合歡山地區兩個小鼠群聚的食物資源區隔.NTU.2024-02-08

Niviventer culturatus (Thomas, 1917).gbif.2024-02-08

Fleas of the family Leptopsyllidae(Siphonaptera) in Taiwan..semanticscholar.2024-02-08

神出鬼没的潜行者─台湾野生老鼠.科学月刊.2024-02-08

NIVIVENTER CONINGA.animalia.2024-02-08

Niviventer confucianus (Milne-Edwards, 1871).GBIF.2024-02-05

Niviventer confucianus.The Red List Partnership.2024-02-08

NIVIVENTER CONFUCIANUS.animalia.2024-02-08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2-08

Niviventer coninga.The Red List Partnership.2024-02-08

Apodemus semotus .animalia.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