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一水
“三山一水”是福州城的别称,源于城内分布的于山、乌山、屏山以及贯穿全城的闽江。这一独特的地理特征使得福州市呈现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景象。
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在扩建城池时,将于山、乌山、屏山纳入城内,从而形成了福州特有的山水相融的城市布局。这种自然风光与人文建筑相结合的特色,成为了福州的重要象征之一。
自然景观
福州城内的于山、乌山、屏山三山并立,闽江如绿色绸带般穿过城区。闽江作为福州的母亲河,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在古代,福州因多山而闻名,民间流传着“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的歌谣。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福州市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但在市中心仍能见到屏山、于山、乌山及乌塔、报恩定光多宝塔等标志性建筑,闽江则继续流淌,构成了一幅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画卷。
文化影响
在道教文化中,有一说称为“一水三山”,意指神仙居住之地。相传秦始皇曾派童男童女出海寻访此地。《史记·封禅书》中提到的“一水三山”即是指渤海、蓬莱、方丈、瀛洲等地。这一概念也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如颐和园滇池中央的三座岛屿就体现了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