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跳龙

跳龙

跳龙(Saltopus,意为“跳跃的脚”),又名跳足龙、跃步龙,是一种非常小的二足鸟颈类恐龙。1910年frederick von hune为它命名。

跳龙为小型的瘦脚类,又因为其四肢骨骼是中空的,所以它也属于虚骨龙类。跳龙身长60厘米,体重很轻,大约只有1公斤;有5个手指,可以抓握,手指前端有锋利的爪子;头颅窄小,有锋利的牙齿,牙齿呈小刀状;颈部细长,十分灵活;前肢灵活,后肢修长,可以快速奔跑和随时改变奔跑方向;有长长的细尾巴,起到调整身体平衡的作用。

跳龙生活在晚三叠纪时期,是非常早期的恐龙,和腔骨龙属有血缘关系。截至2007年,科学家只在英国苏格兰发现过它的化石。跳龙行动敏捷,为肉食类,平常吃昆虫纲的小生物。

跳龙曾经有过不同的分类,例如蜥臀目,更先进的兽脚亚目物种以及艾雷拉龙属的近亲,但因为仅发现部分碎片,所以跳龙的分类仍在争议中。在2000年,奥利佛·劳赫认为跳龙是种原始恐龙形类动物,亲缘关系接近兔鳄属,并非恐龙。

名称来历

跳龙英文名字(saltopus)的含义是“跳跃的脚”,是1910年frederick von huene 命名的。

外形特征

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纪,这一时期陆地上生活着一类身体小巧行动灵活,用后肢行走的恐龙,跳龙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小型的兽脚亚目,身长约60厘米,体型如小型猫。它的牙齿呈小刀状,毫无疑问它是肉食主义者。又因为跳龙的四肢骨骼是中空的,所以它也属于虚骨龙类。由于跳龙身体轻巧行动灵活,所以跑起路来非常轻快,很容易追上猎物。跳龙的前肢上有着锐利的爪,它的嘴里有着非常多的小牙齿。它以其它较大的恐龙吃剩的动物死尸和小型动物为食。

种属分类

跳龙曾经有过不同的分类,例如蜥臀目、更先进的兽脚亚目物种、以及艾雷拉龙属的近亲,但因为仅发现部分碎片,所以跳龙的分类仍在争议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