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披散点地梅

披散点地梅

披散点地梅(拉丁学名:点地梅属 gagnepainiana Hand.-Mazz.)是报春花科点地梅属下的一种植物,花期为6-7月。

形态特征

披散点地梅为多年生草本,单生或丛生。根状茎短,具淡紫褐色纤维状须根。叶基生,叶片圆形至肾圆形,直径10-16毫米,基部深心形,掌状分裂达中部以下或近达基部,裂片5-7,阔倒卵状楔形,先端2-3裂,小裂片全缘或具2齿,两面均被贴伏的多细胞长毛;叶柄长约为叶片的4倍,密被长达1.5毫米的多细胞柔毛。

花葶1至数枚自叶丛中抽出,细弱而稍披散,通常与叶丛近等长,密被开展的长柔毛;伞形花序3-8花;苞片广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钝或渐尖;花梗叉开,长5-14毫米,被糙伏毛;花萼杯状,长3-4毫米,分裂达中部,裂片卵状披针形,外面被糙伏毛;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直径6-7毫米,筒部显著短于花萼,裂片扇状倒卵形,宽约2毫米,先端波状或微凹。蒴果球形,与萼筒等长。

分布范围

披散点地梅主要产于云南省西北部,缅甸西北部亦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生长环境

披散点地梅生长于海拔3500-4100米的阴坡林缘和石缝中。

保护级别

披散点地梅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