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抗血小板抗体

抗血小板抗体

抗血小板抗体属于自身抗体的一种,这是一种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其组成成分的特殊抗体。通常情况下,人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自身抗体,但在特定条件下,当其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可能会引发疾病。

形成机制

自身抗体因无法正确识别机体内的组织器官而对其发起攻击,导致相应的组织器官受损。尽管正常人血液中可能存在少量的自身抗体,但这些抗体并不会引起健康问题。然而,如果自身抗体的浓度超过了某个阈值,它们就会开始破坏正常的组织器官,进而可能导致疾病的出现。

临床意义

抗血小板抗体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以及预后预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急性型患者,PA-IgM的显著增加往往提示预后不佳。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过程中,四项指标均呈阳性;而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中,则主要表现为PA-IgG和PA-C3的升高。

参考资料

血小板抗体是什么意思.百度.2024-10-29

新项目】抗血小板抗体的临床应用.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9

抗血小板抗体是什么.百度.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