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是由史博公撰写的书籍,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该书结合理论与实践,探讨了电影与民俗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现实与历史的联系。书中内容深入浅出,对中国电影科研与创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内容简介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自2002年由作者首次提出以来,致力于将中国电影的“民族化”追求及“民族风格”的探索等重要理论问题落实到实际创作中。这一学科的创立对于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是作者历经近十年的努力所完成的作品,系统性地阐述了中国电影民俗学的体系和内容,深入分析了如何在电影创作中有效利用民俗元素,从而突显中国电影的民族特色。
媒体评价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认为,《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属于电影理论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跨学科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书中讨论的电影民俗不仅展现了各自的历史与现实背景,还具备多种文化意义,如空间、造型、寓意、奇观、历史依托等,甚至可以构建异域风情或想象场景。
作者简介
史博公,拥有历史学硕士学位和文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和民俗学会的成员。他曾任中国中央电视台编导、《当代电影》杂志责任编辑,目前在中国中国传媒大学任职。史博公在多个纪录片和电视剧中担任过导演、编剧或摄影师,参与制作的作品包括《神探三人秀》《甲午故地行》《长路当歌》《多情的夏天》《峭壁情缘》等。他的研究领域涵盖电影民俗学、电影社会学、喜剧电影史、中国抗战电影史等。史博公的主要著作还包括《民国喜剧电影史》《新中国喜剧电影史(1949-1978)》《新时期喜剧电影史(1979~2011)》《港台喜剧电影史》《华语喜剧电影史》《中国电影社会学》,以及《博公诗笺》等。他还发表了超过90篇论文,其中《一种题材·别样风采——抗战电影述评(1932~2005)》一文获得“优秀科研成果”称号。
参考资料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豆瓣读书.2024-11-05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2024-11-05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JP图书馆.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