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欧立德

欧立德

欧立德(Mark C. Elliott),1959年出生,是美国的历史学家。

1981年,欧立德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现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中国与内亚史教授,同时担任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领域主要为 1600年以后的中国史、中国与内陆亚洲的关系史以及满族研究,涵盖种族、翻译、制图与边疆等议题。在哈佛大学,他教授清朝和现代中国史相关课程,包括中国史上的游牧民族、丝绸之路、史学理论、研究方法及满文。

欧立德能流利说汉语、日语法语波兰语,能阅读中文、满文、古蒙文、俄文、意大利文和德语文献。

人物经历

欧立德19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得文学士。1982年,参与“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交流项目,在辽宁大学展开为期一年的学习。1984年,获得耶鲁大学东亚研究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日本东京外国语学校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密歇根大学历史系等机构任职。2003年起,任教于哈佛大学。2013年,出任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出任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主管国际交流事务。

主要成果

欧立德是美国“新清史”的领军人物之一,专长于17世纪后的中国史、满族史、中国与内亚关系史。

欧立德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写的书《满洲之路: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民族认同》(The 满语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一书,运用了大量满文档案写成,被认为是“新清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欧立德著有《乾隆帝》(Emperor Qianlong: Son of Heaven, Man of the World)。

欧立德在法语、汉语和日语的重要刊物上发表过大量论文。

欧立德在哈佛大学教授清朝和现代中国史,参与了中国历史在线课程ChinaX项目,指导了众多博士和硕士论文。他倡导发展数字中国项目,陆续设立了更多新项目,配备新的研究设备,开办各种论坛,寻求利用数字革命带来的可能性,包括建立数字中国实验室和工作空间,帮助研究生和教师等众多参与者使用数字工具。

社会任职

欧立德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委员会成员,历史与东亚语言博士委员会主席,内亚与阿尔泰研究博士委员会成员。

《满洲之路》

《满洲之路: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民族认同》(The 满语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著作之一。此书是欧立德教授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经过多年修改打磨,才修订成书的,自 2001 年问世以来,已经引起西方中国研究学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学界有多篇书 评,大加推崇。此书被称为“新清史”的“新四书”之一。

个人生活

欧立德教授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日语法语波兰语,还可以阅读中文、满文、古蒙文、俄文、意大利文和德语文献。

人物评价

欧立德教授是美国“新清史”的领军人物之一,为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辽宁大学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评)

欧立德的《满洲之路: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民族认同》一书,运用了大量满文档案写成,被认为是“新清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评)

参考资料

知名校友-欧立德(Mark C. Elliott).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3-12-29

Mark C. Elliott.provost.harvard.edu.2024-09-20

“新清史”领军人物欧立德教授出任哈佛副教务长.澎湃新闻.2023-12-29

哈佛大学副教务长欧立德教授专访我系并发表演讲.清华大学历史系 思想文化研究所.2024-04-19

哈佛大学副教务长欧立德教授到访历史系并发表演讲.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