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甘地墓

甘地墓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墓是印度国父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陵墓,位于新德里的朱木拿河畔,墓园正中的祭坛是1948年1月31日甘地遗体的火化之处。甘地墓占地开阔,但墓园并不大,呈凹形。四周有几堵白色矮墙,矮墙外面是草地,草地延伸到二十米远的地方,有一圈黄石市高台,把整个墓园围住。在甘地火葬台北面还有印度独立后已故四位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夏斯特里、英·甘地和拉·甘地的火葬台。

目的规模

甘地墓在德里东北部的朱木拿河畔,占地开阔,但真正的墓园并不大。墓体为黑色大理石,约十六平方米。四周有几堵白色矮墙,空出了人们进出的口道。矮墙外面是草地,草地延伸到二十米远的地方,有一圈黄石高台,把整个墓园围住。

主体结构

墓主体是一黑色大理石筑成的四方形平台,约十六平方米,高约1米,长宽约3米,标示着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948年遇刺后的火化地点,平台正中点着一长明火炬,象征甘地精神永存。陵墓看上去极其普通、简朴。

墓尾有一具玻璃罩的长明灯,墓首有几个不锈钢雕刻的字,是甘地遇刺后的最后遗言:"嗨,罗摩!" 相当于中国话:“哦,天啊!”

其他雕刻

陵墓上面还用印度文和英文镌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家庭应当为自己的县牺牲,每个县应当为自己的省牺牲,每个省应当为自己的国家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墓地出口处有一石碑,刻有摘自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925年所著《年轻的印度》一书中所列的“七大社会罪恶”:不讲原则的政治;不劳而获;自私之乐;有识无德;无德之商;不讲人道的科学;不知奉献的信仰。

墓地主人

甘地,全名为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尊称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他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是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ahimsa)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拜祭澳总理跌倒在墓前

2012年10月17日,澳大利亚总理茱莉娅·吉拉德在印度向甘地墓敬献花圈时,鞋跟意外陷入墓地的草丛中,使她脸朝地重重摔倒。

李克强在甘地墓留词

印度共和国总理拉杰纳特·辛格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5月19日 开始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2013年5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出席辛格总理举行的欢迎仪式,并前往甘地墓敬献花圈。

李克强在甘地墓留下题词:“深化仁爱之心 铸成伟大灵魂”。

参考资料

高清:李克强总理前往甘地墓敬献花圈.人民.20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