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稀方
赵稀方(1964年-),男,安徽省芜湖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代室主任,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专家,《文学评论》评委,人大复印资料执行编委。英国科学院Fellow,剑桥大学访问学人,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学者,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著有《小说香港》《后殖民理论》《历史与理论》 、《翻译与现代中国》《报刊香港》等著作十多种。
人物经历
1997,33岁,破格教授,山东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998,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学位。
2000-2001,英国剑桥大学东方所和三一学院访问研究,英国科学院Fellow。
2005-2006,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美国国务院Fulbright Scholar。
2007-2008,台湾成功大学客座教授。
2008,莱顿大学访问研究。
2012,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
2015,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访问研究。
2018,波兰罗兹大学客座教授。
学术兼职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会副会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
《文学评论》编委。
《人大复印资料》执行编委。
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东华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应邀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高校讲座。
获奖记录
1995年,《中西回归自然的不同道路》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忠联人文科学奖。
2007年,《小说香港》获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优秀成果奖。
2009年,《五十年代美元文化与香港小说》获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勤英文学研究奖”。
2013年,《后殖民理论》获得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学术成果一等奖。
2017年,《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陈映真》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年度优秀论文奖”。
2018年,Traduction et Chine moderne获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9年,《论香港\u003c文艺新潮\u003e的翻译》获中国比较文学“双年奖”。
承担项目
1,1999年,承担台湾中流基金项目“新时期文学与外国文化思潮”。
2,2001年,承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资助项目“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
3,2003年,承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重点项目“后殖民理论与中国立场”。
4,2005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后殖民台湾”。
5,2009年,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翻译文学”。
6,2015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报刊文学史”。
7,2019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香港文艺期刊史料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