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是由邹元江撰写的书籍,于200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探讨了贝尔托·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详细分析了西方戏剧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异同之处。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西方戏剧理论的历史演变,并结合这一视角,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各种元素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这些元素包括传统的舞台设计、服装道具、幕布背景、演员的表演技巧如唱、念、做、舞、打、身段、台步、脸谱,以及导演的角色定位、故事情节的处理方式等等。作者指出,中国戏曲是一种独特且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其特点在于强调“表现”而非简单的“模仿”。此外,书中有针对性地讨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戏曲理论,提出这种理论并非纯粹的传统戏曲美学,而是在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下形成的混合产物。作者还认为,梅兰芳并非京剧精神的最佳代表,也非中国古典戏曲审美的最终形态。

作者简介

邹元江,拥有哲学博士学位,担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在该校艺术学系任教并指导博士研究生。他还是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以及南通大学的特聘教授。邹元江在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等多个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并主编《汤显祖研究通讯》。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中国美学和戏剧美学,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出版了多部著作。邹元江主持过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教学和研究成果奖项。他曾赴德国特里尔应用技术大学波恩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偏离与陌生化

第一节 艺术与陌生化

第二节 形式与陌生化

第三节 偏离与陌生化

一、对实用语的偏离

二、对规范化的偏离

(一)背离常规

(二)偏离规范

(三)突破范式

三、对历史性的偏离

(一)“本事”与“情节”

(二)历史与重构

(三)问题与反思

第二章 限制与陌生化

第一节 史诗剧限制的基点

第二节 史诗剧限制的困惑

一、艺术与科学

二、娱乐与教育

三、道德与讲坛

第三节 戏剧限制与陌生化

一、非限制戏剧的局限

二、被限制戏剧的难题

(一)现象与还原

(二)整一与间断

第四节 限制与陌生化效果

一、自由与陌生化效果

二、限制与陌生化效果

(一)人物模仿的限制

(二)事件表现的限制

第三章 陌生化的否定性

第一节 三种陌生化

第二节 陌生化三义

第三节“负”的言说与“见”

第四节 陌生化之否定

一、非对象化

(一)物化与外化

(二)意象与物性

(三)虚无与空地

(四)“在”与“异在”

(五)生命与抽象

二、非在场性

(一)空乏之域

(二)空的空间

第四章 陌生化的反思性

第一节“整一”“综合”辨

一、“整一性”的神话

二、“综合性”的空泛

三、“并列体”的自由

第二节“京剧精神”辨

一、“表情”追求的疑惑

二、“体验”表现的悖谬

三、“局限”内蕴的特性

第三节“三大体系”辨

一、“体系”认同的困难

二、“体系”阐释的歧义

第四节“戏曲导演制”辨

一、对一个文本的分析

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第五节“风格”“流派”辨

一、通变:“风格”的诡吊

二、凝固:“风格”的陷阱

三、门徒:“流派”的身份

第六节“极工”“写意”辨

一、“气韵”何以能“生动”

二、“精神”还赖“笔墨”寻

三、墨“迹”未必合心“意”

四、以技离天乃合“道”

第七节“海派”“京派”辨

一、“合理性”的限度

二、“目的性”的误区

三、“性格化”的偏失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资料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豆瓣读书.2024-09-12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缺书网.2024-09-12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读书网.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