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丁硕德

丁硕德

丁硕德,名,字大皋,丁节斋之孙,为丁氏入泉三世;生于元·大德二年 (1298年),卒于明·洪武十二年 (1379年),是丁氏迁居晋江陈之肇基者。

身世

丁氏一世至三世单传。硕德刚满周岁,祖父丁节斋(1251—1298年)去世;八岁时,父亲丁嗣(字衍宗,号述庵,1273~1305年)逝世,时母亲陈氏(谥顺正)25岁,祖母陈氏(谥大娘)51岁,三口之家,“顺正妣所处为艰,当元季仳离之际,舅殁姑老,絜八岁之孤三世一身,鞠育以底于成。”(庄景辉编校《陈埭丁氏回族宗谱·卷3·传记、行状·寿母传》,[香港特别行政区]绿叶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下同),丁硕德在母亲和祖母的抚养、教育下长大成人。

及长,继承父祖之业,“硕德公商贩于外,往来苏、泉之间”(《陈埭丁氏回族宗谱·卷2·纪、说、表·扳谱说》),至晚年积攒了一定的财富。

丁硕德有四子:曰泰、曰善、曰实、曰朗。泰殇,实于父卒后没几年去世,而朗为“芽之旁出者”。

真正继承家声的只有二子丁善。藉着小康家境,丁善(字彦仁,号仁庵,1343—1420年)与同处城南的邻居,“系出泉南右族宋永春开国男少师公夏之六世孙”庄淑懿联姻。

植业陈江

《陈埭丁氏回族宗谱·卷1·序、跋、谱例·谱序》载八世丁仪《族谱序》述及丁氏家族历史云:“相传有始祖讳谨者,往年贾于泉中,因卜居于城南隅。传至三世祖讳夔者,植业于城南之陈江二舍许,因而迁居,子孙相传,隐伏耕读于其中,力行为善,咸知自远于法而保其家,故其属日以蕃。”

元代末年的至正十七~二十六年(1357~1366年),泉州市爆发持续10年的“亦思巴奚”战乱,元将陈友定讨伐叛军时“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清源金氏族谱·丽史》,厦门大学博物馆抄藏),色目人纷纷逃往海外或徙避他乡。庄淑懿对丁善建议:“丈夫当自营一方,括地力所出以长产、充贡税,即进不能效古人输助边饷退亦不能为素封,安能向市混贾竖,规规逐微息耶?”(《陈埭丁氏回族宗谱·卷3·传记、行状·二庄孺人传》)丁家遂迁出泉城到陈江(晋江陈埭)。

入明,在大汉民族主义政策和排外风潮的影响下,尤其是泉州市地区汉族因元末兵乱的蹂躏而对色目人所产生的怨恨心理和反抗情绪,使得回族倍受歧视。据《荣山李氏族谱·垂戒论》(厦门大学博物馆抄藏)所述,从回教之色目人在明代虽入编户,仍被视为“乱我族类”者,而“色目之道,夷狄之俗”则被当作是弊端。失去了元代优越社会地位的色目人纷纷避居乡下,有的还改换姓氏,隐居不名,以图生存。

丁氏回族迁居陈埭后,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得不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来历,以二十七都占籍为帖,《陈埭丁氏回族宗谱·卷2·纪、说、表·述世谟》称“惟笃实躬行,济人及物为家法”,以自远于法而保其家,在广袤的汉族社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