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一党优势制

一党优势制

一党优势制,是形容一个国家由某政党透过民主之选举制度下,胜出而得以达到稳固且长期执政情况下的政局情境。通常以共和制的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形居多。这样的政党通常在立法机关(国会)中连续数次取得大多数议席,又或赢得总统选举。虽然一党独大与一党专政有着某些相同的特征,但是两者不应混淆。一般而言,一党独大制是较具竞争性的,因为在选举中会有数个政党角逐权力及议席,但实际却是由一个大政党长期垄断执政权。

此外,一党多元制(One-Party Pluralistic System)也被视为一党优势制的变体。

特征

在一党独大的情况下,国内的政治局势相当稳定,而政策的落实亦较长久,因为国家政策不受政党轮替而经常改变。亦由于政党在国会中取得多数议席,政府提出的法案较易得到立法机关通过,行政效率较高。其次,执政党推出的政策会相对温和,这是因为执政党需要向中间派靠拢,以图在选举赢取多数议席。相反在野党为了区别与现时执政党的不同,可能会提出一些较激进的主张,以争取公众注意。

情况

日本

日本的自由民主党可说是一党独大的典型例子。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1955年自由民主党成立以后,自民党一直维持执政地位,被喻为“万年执政党”,而日本社会党则为“万年在野党”,这被称为五五年体制。由于日本在二战之后经济起飞,促使自民党长期处于优势的地位。同时自民党之所以独大,主要是因为与官僚,商界及企业界一直有着密切的“铁三角”关系。直至1993年自民党分裂以后,众议院选举自民党失去过半席次,虽然仍是国会最大党,但因而短暂成为在野党,五五年体制才宣告结束。惟自由民主党于1994年至2009年,2012年至今一直通过与公明党联盟保持执政地位。

印度

印度自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印度国大党长期维持执政地位。1947-1977年,1980-1989年,1991-1996年及2004年至今是印度的执政党。

意大利

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主导该国的政府,直到1993年因贪腐丑闻而下台。

瑞典

瑞典社会民主工党是瑞典最大政党,自1914年一直是国会内最大的政党。1920-1926年,1932-1976年,1982-1991年,1994-2006年间大部份时间执政。

新加坡

新加坡自1965年8月9日独立建国以来,人民行动党迄今一直是新加坡的执政党。凭藉选举制度,该党在国会中一直拥有九成以上之席次。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自1957年独立建国以来,国民阵线及其前身联盟迄今一直是马来西亚的执政党联盟。2008年马来西亚大选,国阵执政五十年首次失去三分之二多数的议席,三个主要反对党组成人民联盟,成功取得多个重要州份的控制权。但目前国阵仍一党独大。

韩国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后,李承晚领导的自由党一党独大,1960年李承晚下台,之后朴正熙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5·16军事政变,实行军政府独裁统治,1963年朴正熙“归还民政”,建立民主共和党,维持一党独大体制。1979年朴正熙遇剌身亡,全斗焕其后籍“双十二政变”取得军队的控制权。1980年光州事件后,全斗焕全面掌权,韩国再次建立军政府的统治,维持一党独大体制,直到1987年卢泰愚发表“6.29”宣言,改总统选举为全民直选,韩国长达四十年的一党独大体制才告终结,实现了政治民主化。惟其后数度易名的保守派政党一直长期控制国会。1997年,在野新千年美国民主党赢得总统大选,第一次实现了和平的政党轮替,同时结束保守派长达五十年的统治。惟保守派大国家党仍控制国会。2002年卢武铉当选总统,自由派继续执政。2004年韩国国会选举,自由派首次取得国会的控制权。2007年大韩民国总统选举,在野大国家党胜出,重新执政,第二次实现了和平的政党轮替。2008年大国家党重新控制国会过半席次。2012年新国家党在国会及总统选举中胜出,继续执政。

南非

南非自1994年种族隔离结束后,一直由非洲人国民大会执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