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周善贵

周善贵

周善贵,1971年1月出生于中国,是一名物理学家。他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导师,同时也是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周善贵还担任中国核物理学会核结构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

人物经历

周善贵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导师,男,1971年1月出生,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核物理学会核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2年和1995年在吉林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年7月至2004年4月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工作,2004年5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98年至2001年多次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德国海德堡马普核物理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过去的主要工作:曾经在原子物理(电子-离子共振复合)、原子核物理(高自旋态和超形变核等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奇特核结构)以及强子物理(光锥QCD与强子结构)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并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两项。目前研究方向为理论核物理,主要进行奇特核结构以及超重元素性质与合成方面的研究。

2021年1月,任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任免信息

2022年4月,中科院经研究,决定周善贵同志任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任职时间从2021年1月起计算)。

主要成果

研究领域

周善贵主要从事原子核理论和量子多体理论方法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为:

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1,基于重离子融合反应的超重核合成机制研究,主持,国家级,2010-01--2012-12

2,依托国内大科学装置的强相互作用物理前沿理论研究,主持,部委级,2011-01--2014

3,超重核合成技术及机制的研究,参与,国家级,2012-01--2016-12

4,超重核合成相关的原子核结构研究,主持,国家级,2013-01--2016-12

参考资料:

其他成果

周善贵在奇特原子核研究中,他与合作者建立了包含连续谱贡献和形变效应的相对论性核多体模型,给出了形变晕核结构的自洽描述,揭示了晕与核芯的形状退耦这一奇特核现象。在超重原子核研究中,他与合作者建立了多维形状约束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不同的核形状对裂变位垒的影响,并发展和利用唯象及微观模型研究了超重原子核的合成机制。

荣誉

周善贵曾获两项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中国物理快报》最佳引用论文、第四届胡济民教育科学奖等荣誉。2015年,周善贵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0年,周善贵获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

参考资料

中科院人事任免.今日头条-陕西法制网.2022-04-09

周善贵.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08-19

2020年中国物理学会奖励公告.中国物理学会.2024-08-19

周善贵.吉林大学物理学院.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