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淮西勋贵

淮西勋贵

淮西勋贵,又称明初淮西勋贵、淮西政治集团、淮西功臣集团、明初勋贵派系、淮西新贵集团、淮西官僚集团等,在明初政局中,淮西勋贵是地位显赫、颇为重要的一股势力。

淮西勋贵里的大多数人是跟着朱元璋一起建立明朝的开国大将,多为朱元璋老乡,明初政治地位极高。

淮南西路即淮右。为一地域名称,宋朝在皖中和苏中设淮南西路和淮东路,淮南西路称淮右,淮南东路称淮左,二者常被并称为两淮。

背景

它崛起于元末割据之际,形成于明朝肇建之中,是朱元璋赖以建立明朝、统一南北的核心力量。在长达十余年的创业过程中,淮西将臣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功绩卓著,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

表现

立功

红巾军起义中,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淮西”地区,历经二十余载的南征北战,建立明朝,统一全国。在此期间,淮西功臣集团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文时期,淮西勋贵积极参与了朱允炆削藩的政治决策过程,并直接执行了对朱棣的军事行动。建文帝及左班文臣对勋贵家族态度的日益转变,以及洪淮西勋贵身为武臣集团核心同燕王朱棣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这一群体日益失宠并受到打压与怀疑。

党争

明初,刘基李善长之间的斗争不是两大集团间的斗争,而是政见的分野,是淮西新贵集团与统治阶层中的有识之士的争斗。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官僚地主集团,是以朱元璋为总后台,从乡土观念出发,把持朝政,拉帮结派,组党营私,陷害忠良,违法犯政。而在这一时期,根本不存在以刘基为首的浙东地主集团,刘基嫉恶如仇,直言敢谏,为朱明王朝的根本利益,治国安邦,而和李党斗争。

明初文官武将、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的权势之争。其实党派之争只是魏观案的诱发因素。

而朱元璋的家乡观念有意定都临的主要原因,此外明皇陵的修建和淮西官僚集团的支持,也是原因之一。

结局

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朱元璋利用淮西集团的力量,登上了明代皇帝宝座。当政权取得之后淮西勋贵的一些不法之事也逐步暴露出来,这些“茅土之颁”的功臣,迅速由农民转化为全国性的大地主,他们拥有私人武装,收有义子,养有大量的奴仆,并与各地驻军(卫所)的军官有密切联系。而朱元璋又鉴于胡惟庸案蓝玉案担心不法勋贵危害国家,千方百计打击、迫害淮西集团。这种政治思想和态度,实质上是朱元璋出于无奈的表现,也是狭隘的农民思想和封建专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最后建文政局在"靖难之役"一连串的军事失败下走向崩溃,淮西勋贵自身也在随后的清洗中瓦解与重组。

评价

淮西功臣集团在明初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群体政治地位的动摇是明初政局动荡的重要诱因。同时,对明初政局的多重影响是由其政治角色的矛盾性所决定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