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河米酒

三河米酒

三河米酒,安徽省肥西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河米酒其色泽橙红清亮,有光泽;味鲜美、醇厚、柔和、爽口,口味绵长。

2014年7月,三河米酒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产品特点

三河米酒其色泽橙红清亮,有光泽;味鲜美、醇厚、柔和、爽口,口味绵长;氨基酸总含量5147.44mg/l,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全部含有,含量为1616.49mg/l,是鸡蛋的3.2倍,瘦肉的3.9倍。

历史渊源

清代雍正年间,三河古镇就有了人工传统工艺酿造洪洞醪糟的历史。

民国初年,三河米酒产业变得兴旺起来。

1951年,三河市正式成立了第一家国营酒厂。

产地环境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县南端肥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交界处,具有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街道沿河两岸曲折伸展,总长约3千米。房屋多为明、清建筑,街心铺青石板,古朴雅致。三河镇水乡特色明显,为肥西县水稻主产区,年产优质糯米15万吨左右,利用糯米酿制米酒

三河因近距发源于大别山杭埠河、丰乐河贯穿其间,河水泥沙淤积的马肝土或黄白土最适宜中晚稻的生长,水质基本无污染,山泉所含其特有的矿物质,促使生产三河封缸米酒的原料和水具有排他性的特点,难以异地复制。

生产情况

截至2016年底,肥西县年生产各类五城米酒600吨,产值700万元。

产品荣誉

2014年7月,三河米酒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三河米酒产地范围为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原辅料要求

酿造用水:产地范围内无污染的新安江源头水。

糯米、米:产地范围内生产的糯米、粳米。

酿造用曲:产地范围内传统保种制曲,贮存期≥3个月。

生产工艺要点

生产工艺流程:浸米→粢饭→冷却→拌曲→糖化→前酵→养酒→陈酿→出酒。

生产工艺要点:

浸米:凉水浸泡,以米粒无硬心,手捻即碎为浸泡标准,时间以当时气温而定。浸泡好后捞出沥干。

蒸饭:木蒸饭,饭熟而不烂。

冷却:可采用淋饭法或摊饭法进行冷却。

拌曲:酒曲粉碎后均匀拌入糯米饭中,拌曲温度33℃至36℃。

糖化:拌曲完成后,糯米饭入缸,搭窝。酒缸保温糖化,温度:28℃至30℃,时间:24小时至48小时。

前酵:糖化后,下浆发酵,前酵时间:2天至3天。

养酒:前酵后密封酒缸养酒,根据气温确定养酒时间,养酒时间≥30天。

陈酿:取酒缸内上清液进行倒缸,米酒进行榨酒,与上清液合并至另一酒缸进行陈酿。陈化时间≥30天。

出酒:陈酿完全后,按质割酒脚出酒。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

外观:橙黄色至琥珀色,清澈透明,有光泽。

香气:具有五城米酒独特的纯正、自然的醇香、无异味。

口味:口感柔和醇厚,酒体丰满,鲜爽,无异味。

风格:酒体协调,具有米酒的独特风格。

物理化学指标:酒精度≥8.0%vol;总糖(以葡萄糖计)≥6.6(g/L)。

专用标志使用

三河米酒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安徽省肥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三河米酒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参考资料

全国首个中国(合肥)地理标志展示推广中心亮相深圳高交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展区.安徽省市监局 知识产权局.2024-01-10

不可错过的肥西礼物:肥西旅游特产推荐.国家旅游地理网.2024-01-10

巡礼老字号:三河米酒.安徽新闻网.2024-01-10

三河米酒获封“安徽老字号”.安徽新闻网.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