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夫庙
石大夫庙位于淄博市淄川区东五松山嬷嬷幢,庙前有一块高5尺、宽2尺半、厚一尺的碑碣。据《耳中人》记载,这座石庙历史悠久。然而,立庙和碑碣的年代目前不详。庙位于悬崖上,东侧有崖壁。
基本介绍
石大夫庙位于淄川区洪山镇五松山之东的嬷嬷幢。
嬷嬷幢东侧有悬崖,崖上有石庙,叫石大夫庙。庙前有碑碣,高5尺,宽2尺半,厚一尺。立庙年代和碑碣年代不详。根据碑碣记载,嬷嬷幢悬崖之上原有巨石一块,高数丈,粗三围。有一年晴空中出响雷,巨石开裂,生出一人形石。该人形石受日月之精华,又得天齐嬷嬷之神道,成为灵石,最能治病救人,且有求必应,十分灵验,人称石大夫。后人在嬷嬷幢悬崖之上建石庙供奉灵石,即石大夫庙。
石大夫庙位于王蒲松龄故居之东约3公里处,是《聊斋志异》中多次记载的“邑之东山(郭生)”或“淄邑东山(蛇人)”。在《聊斋志异•韩方》中,蒲松龄对此石大夫庙有详细记载:“明季,济郡以北数州县,邪疫大作,比户皆然。齐东有农民韩方,性至孝。其父母皆病,因具帛,哭祷于孤石大夫之庙。”
石大夫经常幻化为人,到各地为人治病,有求必应,十分灵验,深受世人爱戴,所以在各地都留有石大夫庙。立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一年(1841年)的莱芜《杨家横南北麻峪三庄创修牛王庙碑记》就讲到石君祠的情况。据村民介绍,石君祠中供奉的石大夫老爷是山东淄博市人,他的两个老婆也是淄川人。
解放后嬷嬷幢石大夫庙碑被毁,灵石不翼而飞,破落不堪的石大夫庙被山下村民修复后成了护山人的挡风避雨的小石房。